“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三下)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者: 张陆慧 崔峦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三下)教学实录及评析0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一项小实验,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修改。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课前我们做个“看图猜故事”的小游戏。(出示三幅图)

生:是“牛顿与苹果”“鲁班与锯”“瓦特与蒸汽机”的故事。

师:接下来“看插图猜课文”。(出示三幅课文插图)

生:《花钟》《蜜蜂》《小虾》。

师: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鲁班、牛顿、瓦特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大自然当中也处处有奥秘,这些作者不仅留心观察,而且细致描写,让很多读者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要是我们也留心观察、细致描写会怎样呢?

生:会有很多发现。

生:会写出很多好作文。

师:是的,会有无限的可能在等着我们。

一、播放实验视频,填写实验记录表

1.创设情境

师:我听说咱们班科学老师和语文老师联合开展了一项活动,是什么样的活动呢?

生:我们要举办一个“有趣的实验推荐会”活动。科学老师要求我们展示一个小实验,学会其中的道理。语文老师要求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全班同学共同创作一本《有趣的实验》小文集。

师:这个活动真有趣,那这节课我们来合作,练习怎么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为更好地参加“有趣的实验推荐会”做准备。

2.播放实验视频

师:科学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个小实验,学习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看实验的时候,大家要留心观察,完成实验记录卡。我们先看看记录卡上有什么内容。

生: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师:尤其是实验过程,大家一定要仔细看,记住科学老师的关键动作。(师播放实验视频。视频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大家看,这是一条神奇的手帕,手帕上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们今天需要用到的除了这块手帕,还有酒精溶液、水槽、铁架台和打火机。首先将手帕浸入充满酒精的水槽,按一按,让手帕完全浸在酒精溶液中。接着把手帕拿出,挤净多余的酒精。然后把手帕展开,这时一股浓浓的酒精味扑面而来。我们把手帕搭到铁架台上,把打火机凑到手帕的一个角点燃。你们猜会发生什么呢?火苗吞噬了整个手帕。火终于熄灭了!看,我们的手帕还是完好无损的,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3.填写记录卡,交流修改

师:实验看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填写记录卡。

(生填写记录卡)

师: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记录卡。(投影展示)

师:大家有什么修改意见吗?

生:实验的第一步还有一个按的动作。

生:实验的第二步,是把手帕上多余的酒精挤出,应该把“拧”换成“挤”。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协助学生在展示的记录单上进行修改。)

师: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记录卡,快速修改一下。

(生修改记录卡)

二、借助记录单把实验过程说清楚

1.按顺序说,言之有序

师:下面我们借助这张记录

卡,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能马虎;实验过程,也要按顺序一步一步说,不能大意。我们可以使用记录卡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表示顺序的连接词。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呢?

生: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师:那就请大家先试着按顺序说一说实验的过程。

(生自由说)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首先将手帕浸入充满酒精的水槽,接着把手帕拿出,挤净多余的酒精,然后展开放到铁架台上,用打火机点燃,最后结果是手帕完好无损。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录音,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展示在屏幕上。)

师:我们来评价一下他按顺序说了吗?

生:按顺序说了,他用上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师:如果你认为他所有的连接词运用得都很恰当,我们可以送他三颗星;如果有一两处不恰当,就是两颗星;如果有很多处不恰当,需要大量的修改就是一颗星。你们认为按顺序说这一点可以得几颗星?

生:三颗星。

师:看,按顺序说就可以让我们言之有序。

2.说准确,言之有境

师:要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

仅仅做到按顺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从课文中请出一位小帮手。(出示《小虾》中的片段)老师来读,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小溪里,在竹荫下静水处,轻轻掀开小石块,或者把手伸到大石块下,捉了一些小虾,带回家养在缸里。

生:作者用了好几个动词,让

我们知道“我”和阿成哥是怎么捉到小虾的。

师:捉小虾时动作是怎样的?

我们来做做“掀”和“伸”的动作,有区别吗?

生:两个动作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掀”是这样,“伸”是这样。

师: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用得多准确啊!

生:而且他们是小心翼翼的。

师:你从哪儿看出小心翼翼?

生:“轻轻”,不是猛地一掀,那样就把小虾吓跑了。

师:准确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回到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小实验,看看哪些地方可以修改得更准确。

生:在“点燃”前面加个“小心”,因为打火机很危险。

生:我觉得这里可以改成“点

燃手帕的一个角”。

生:“挤”的前面加上“用力”。

生:“放到铁架台上”应该改成“挂在铁架台上”。

生:最后一句可以改为“火熊熊燃烧起来,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修改展示的文字。)

师:经过我们的修改,你认为在写准确上可以得几颗星?

生:三颗星。

师:看,写准确可以让我们言之有境。

3.说出心情与发现,言之有趣

师:有了“按顺序”和“写准确”还是不够,老师再从课文中请出两位小帮手,大家看看还能得到什么启发。(出示片段)

《昆虫备忘录》: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蜜蜂》: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生:加上作者心里的想法后,读起来很有趣。

生:还有作者仔细观察后写出了自己的发现。

师:看来,如果加上自己的心情、发现等等,文章读起来就更有趣了。我们再回到刚才的这段话中,你们认为哪里可以修改。

生:可以在手帕展开有浓浓的酒精味的这个地方修改,我那时想,这么多酒精在手帕上点燃,这该多危险啊!

生:手帕烧着的时候,我很替那只小兔子担心,怕它被烧坏了。

生:手帕最后完好无损时,我

心里特别纳闷: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大的火,加上酒精,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它真是一条神奇的手帕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修改展示的文字。)

师:写出心情和发现,就做到了言之有趣。经过修改,你认为现在的这段话在写出“心情与发现”方面可以得几颗星了?

生:三颗星。

三、练写小实验,交流修改

1.练写实验过程

师:把一个实验写清楚我们要做到:按顺序——言之有序;写准确——言之有物、言之有境;写出心情与发现——言之有趣。老师看到大家现在都已经跃跃欲试了,那我们就拿起笔来,把实验的过程写一写。

(生写实验过程)

2.交流例文,修改习作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投影展示)

生:实验开始了,科学老师首先把手帕浸入,装入水槽。接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挤出酒精,然后挂在铁架台上。最后一步了,我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儿了。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我心里想:手帕恐怕要烧成灰了!这时火苗已经吞噬了整个手帕。没想到的是,当火熄灭后,手帕竟然完好无损,真

神奇!

师:我们来看,这篇习作在按顺序写方面可以得几颗星?

生:三颗星。

师:接着看写准确方面,有需要修改的吗?

生:“把手帕浸入,装入水槽”应该改成“把手帕浸入装满酒精的水槽”。

生:在“然后挂在铁架台上”的前面应该加上“把手帕展平”。

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挤出酒精”太夸张了。

师:是啊,那你认为改成什么最为贴切?

生:改为“稍稍用力”。

生:“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的后面要加上“凑到手帕的一个角点燃”。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在展示的习作上进行批注修改。)

师:你们认为在写准确方面可以得几颗星?

生:两颗星。

师:我们再看写出心情与发现方面。你们认为这句话写得好不好?

生:很好,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很幽默。

生:我认为最后发现手帕完好无损的时候还应该加一句:这是什么道理呢?

师:大家认为在写出心情与

发现方面可以得几颗星?

生:三颗星。

3.同桌交流,修改习作

师:接下来,同桌之间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然后提出修改意见,互评一下在“按顺序、写准确、写出心情与发现”这三个方面各可以得几颗星。最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生交流并修改习作)

四、指导写整篇

师:同学们经过修改,已经把做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了。要想写一项小实验,实验过程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应该写点什么呢?

生:写开头、结尾。

师:我们看,这是课文《蜜蜂》的课后题,(出示《蜜蜂》的构篇结构图)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生:我认为开头可以写为什么

要做这个实验,然后写实验过程,最后写这个实验有什么科学道理。

师:很好,这样文章就完整了。

五、课堂总结

师:“有趣的实验推荐会”就要开始了!今天回去,我们要先选择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学会操作的同时仔细观察,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然后练习把这个小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同学们别忘了,留心观察、细致描写,就会创造出无限的可能!祝你们成功!

教学评析

这是特级教师张陆慧在吉林市一次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习作示范课。研读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发。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思想

对教材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将“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作为学习任务,创设了全班同学共编一本《有趣的实验》小文集、举办一次“有趣的实验推荐会”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在“看、说、评、写、改”一系列有关联的学习活动中,完成习作任务。为编写文集和举办推荐小实验的活动,在内容方面做了准备。这堂课说明,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是体量较大的任务群的形式,也可以采取“1+X”微型任务群的形式,甚至单篇阅读引领课、一节习作实践课,也能呈现出任务群学习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