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及评析

作者: 郑梨花 陆劭桓

《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及评析0

阅读版本:《骑鹅旅行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6月1日出版。译者:高子英、李之义、杨永范。

一、初步了解书籍信息,回顾快速默读方法

师:今天跟大家一起走进一本书,题目叫——

生:《骑鹅旅行记》。

师:这本书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创作的童话,诞生于1907年。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被翻译成很多版本,深受全世界小朋友的喜欢。这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书籍封面,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书籍封面图片)

生:我发现这些封面都有一个小男孩骑着一只鹅。

师:这个小男孩是谁?

生:尼尔斯。

师:没错,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又经历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先截取某些章节来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以及主人公尼尔斯。先来看目录,这本书一共有几个章节?

生:55个。

师:第一个章节就介绍到了他,题目叫作——

生:《一个男孩》。

师:这个男孩就是尼尔斯,课文就节选自这个章节。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个章节,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读之前老师有问题,大家看这个故事长不长?

生:长。

师: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它迅速读完,而且还能够回答我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生:可以提取关键信息,跳读。

师:跳读是提速的好方法。那怎么跳呢?

生:大概浏览一下,然后再一段一段读。

师:什么叫浏览?

生:快速地看。

师:也就是阅读的时候视线范围要广一些,扫描得快一点儿,要一目十行。还有吗?

生: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可以跳过去。

师:如何判断这个内容是不重要的呢?万一你跳过的是很重要的内容呢?

生:比如语言、动作这些内容。

师:你说的是细节描写处可以选择跳读。还有吗?

生:与主要内容无关的就可以暂时不读。

师:没错。除了跳过与主要内容无关的,还可以跳过哪些内容?

生:和尼尔斯没有关系的内容。

生:环境描写。

师:老师想提醒大家,默读的时候要专注。开始吧。

(生默读)

二、快速浏览并概括章节主要内容,初识人物形象

师:好,说说这个章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生:写了尼尔斯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他想变回人,于是找猫询问,猫没有告诉他。接着他又来到牛棚,可牛并不欢迎他。这时,他听到鹅要飞上天空,跟着大雁一起旅行,为了阻止鹅出走,尼尔斯抱住鹅被带上了天空。

师:说清楚了,概括时有哪个部分可以更简略一点?

生:他罗列了猫和牛都不理会尼尔斯,尼尔斯不止找了这两个动物,我们也不需要全部罗列出来。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他想寻求农场里动物们的帮助,但是动物们都不愿意帮他。

师:是的,尼尔斯不仅找了猫、牛,还找了鸡。你告诉我们直接用“动物们”一词概括。在阅读的过程中哪一个部分的内容可以用跳读的方法?

生:我认为尼尔斯寻求动物们

帮助时说的话,以及动物们表现出来的反应,这些段落都是可以跳读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尼尔斯寻求动物们帮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够找到小狐仙。

师:不仅目的一样,寻求帮助时还有什么一样?

生:他们说的话都是一样的。

生:结果都是不愿意帮助尼

尔斯。

师:没错,你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生:我读到一个不爱护动物

的尼尔斯,因为他平时总欺负这

些动物。

生:我读到一个特别暴躁的尼尔斯,面对动物们的嘲笑,他拿石头去砸它们。

生:我也读到了易怒的尼尔斯,当他听到猫不帮他,就想继续揪猫的尾巴。

师:(相机板书人物评价词)你们对人物的评价都聚焦到尼尔斯的行为、语言这些细节上,可见如果要深入了解和评价人物,就得放慢速度品读细节。所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三、读目录猜故事内容,梳理旅途中遇到的困难

师:这个章节最后写尼尔斯抱紧大鹅的脖子,阻止大鹅飞向蓝天,却被大鹅带走了。对于他即将开启的旅程,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尼尔斯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我想知道尼尔斯遇到困难后会得到什么启发?

师:你们想知道旅途中发生的事情。

生:我想知道尼尔斯经历了这一次冒险会有什么改变?

生:我想知道尼尔斯最后变回去了吗?

师:你们感兴趣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过程的,一个是关于结果的。(相机板书学生的两类问题)我们先看尼尔斯在旅途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是本书的目录,(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目录)根据每个章节的题目猜猜尼尔斯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默读批注,小组讨论。)

师:好,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生:我读到第6章题目是《雨天》,第33章是《水灾》,都与水

有关。

师:在旅程中有可能会遇到自

然灾害。(板书:自然灾害)

生:第7章《三级台阶》和第16章《乌鸦》,我猜尼尔斯的困难是变小之后行动不方便。比如说正常的人类跨三级台阶是很容易的,但尼尔斯变小了,不一定上得去。他变小了,就有可能会被乌鸦叼走。

师:尼尔斯因身体变小、行动受阻,更易被小动物伤害。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乌鸦可能是他在旅途中认识的新朋友。

师:朋友应该帮助他,对吧?

生:对。

师:有没有动物给尼尔斯制造了困难?

生:我认为第38章《老雕高尔果》跟第16章《乌鸦》写得应该是尼尔斯受到了这些动物的袭击。

师:旅途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危害他生命的动物,他刚才用了一个词叫作动物的袭击,很好。(板书:动物袭击)

生:我认为是在第50章《海岛宝藏》和第51章《大海中的白银》,这两个标题都与钱财有关,因此我猜他会被坏人袭击。

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坏人,产

生金钱纠纷。(板书:金钱纠纷)

生:我认为第39章《飞越耶斯特雷克兰》和第40章《海尔星兰的一天》,应该是他遇到了生存危机。

师:具体指什么?

生:他和大鹅想飞跃耶斯特雷克兰,但可能飞不过去。

师:他们会遇到一些地理的阻碍,对不对?(板书:地理阻碍)

生:对。

师:大家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联想想象,大胆猜测题目背后可能描写的内容,非常好。

四、对比遇到困难前后人物的变化,了解故事的成长主题

师:的确,在整个旅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片段,这是尼尔斯遇到的什么困难?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播放视频片段)

师:尼尔斯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动物袭击。

师:对,他遇到了狐狸斯米尔的袭击,这是斯米尔展开的第一次袭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生:我看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尼尔斯。因为在狐狸准备攻击大雁的时候,他勇敢地冲了上去,狐狸头被卡住的时候,他想到了用绳子绑住狐狸。

师:一个冲,一个绑,勇气可嘉。

生:我看到一个挺身而出的尼尔斯。因为狐狸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敢去面对狐狸,只有尼尔斯站出来引狐狸走开。

师:危机面前不退缩,有担当。

生:我还看到了一个沉着冷静的尼尔斯。狐狸来的时候他没有慌忙逃走,而是很冷静地想出办法去对抗狐狸。

师:他做的这一切是为了谁?

生:大雁。

师:所以你还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尼尔斯?

生:为他人着想,会保护小动物的尼尔斯。

(师相机板书人物评价词)

师:出发前,我们读到一个这样的尼尔斯——

生:不爱护动物、易怒、调皮捣蛋。

师:旅途中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一个尼尔斯——

生:机智勇敢、挺身而出、沉着冷静、保护动物。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尼尔斯变好了,变善良了。

师:一个人由不好到好,由易怒到善良,说明这个人怎么样了?

生:成长了。

师:所以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尼尔斯成长的故事。在这一路的旅程当中,你会看到一个不断成长的尼尔斯。(板书:成长→)

五、对比三次变回人的条件,分析成长需要具备的品质

师:从刚才这个故事的分析,你觉得是什么让尼尔斯成长了?

生:我觉得是遇到困难时,他想办法解决了困难,让他成长。

生:我觉得是他与同伴互帮互

助,使他成长。

生:我觉得就是这只狐狸让他成长的,是困难让他成长。

师:你们分析得很对。一个人要成长,就要懂得在困难当中锻炼自己、突破自己,从而改变自己、获得成长。(板书:在磨难中锻炼自己)你们还提了另一个问题,他变回人了吗?

生:变回去了。

师:是的。他要变回人并不容易,是有条件的。旅途中他有三次变回人的机会。我们先看第一次,默读段落思考:想要变回人,尼尔斯得做什么?

领头雁阿卡对尼尔斯说:“我曾派使者去找过对你施了妖术的那个小狐仙。一开始,他连听都不愿听让你恢复原形的话,但我接连派使者告诉他,说你在我们中间表现多么好。他现在让我们祝贺你,只要你一回到家,你就可以立即变成一个人。”

可是真想不到,大雁开始讲话时男孩是那么高兴,而当大雁说完之后他竟如此灰心。他一句话也没说,扭过头就哭起来了。

“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卡说,“看来你期望从我这里得到的比我做的还要多些。”

但是男孩想的却是他将失去那些愉快的日子,失去逗乐的玩笑、冒险和自由,失去远离地面的飞行。他由于苦恼而大叫起来。“能不能变成人我不在乎。”他说,“我关心的是能不能跟你们到拉普兰去。”

“我要告诉你,”阿卡说,“那位小狐仙可不是好惹的。我担心,如果你现在不领他的情,以后再求他就难了。”

他真是个少见的男孩。他从生下来就没有喜欢过任何人。他的父亲和母亲、老师和同学以及邻居家的孩子他都不喜欢。他们想要他做的事,不论是玩耍还是劳动,他都觉得讨厌,能凑凑合合跟他合得来的只有像他一样在田间放鹅的看鹅姑娘奥萨和小马茨两个孩子。但他也并不是真心喜欢他们,的确,远远不是。

“我不愿意变成人,”男孩叫着,“我要跟你们到拉普兰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规矩了整整一个星期。”

“只要你愿意我并不想拒绝你跟着我们去,”阿卡说,“但是现在你要首先好好考虑一下,你是不是更愿意回家!可能有一天你要后悔的。”

“不会,”男孩说,“没有什么后悔的。我从来没有像在你们中间过得这样愉快过。

“好吧,那就随你的便吧!”阿

卡说。

“多谢!”男孩说,他兴奋得流下了眼泪,就像他过去伤心时落泪

一样。

(生默读并批注)

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