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阅读收获,解决阅读问题

作者: 王林波 谈永康

交流阅读收获,解决阅读问题0

阅读版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译者:石琴娥。

任务一   借用多种方式,交流阅读收获

活动一:利用思维导图,讲述故事起因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开始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阅读,大家都制订了阅读计划,是不是按照计划阅读的?现在读到哪一个章节了?

生:我是按照计划阅读的,最近把第三章读完了。

生:我最近已经开始阅读第四章了,读到了《拉普兰》这一节。

师:非常好,大家不仅制订了计划,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来阅读,值得表扬。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我们来看这张思维导图——(出示)很多同学在阅读的时候,都填写了这张思维导图,谁能够根据自己填写的思维导图,来讲一讲这个故事的开端,尼尔斯是怎样变成小人,被一只雄鹅带走的?

生:尼尔斯被爸爸妈妈留在家里读书,他在妈妈的大衣箱旁边发现了一个小精灵,于是,他就用纱罩扣住了这个小精灵。结果小精灵把他变成了一个小人儿。来到院子里,麻雀、公鸡、猫等小动物都嘲笑他,报复他。一群大雁飞过这里,几次邀请家鹅一起飞走,一只雄鹅想要飞走,尼尔斯担心他飞走,就抱住了雄鹅的脖子,结果就被雄鹅带向了天空。

师:说得非常清楚,语言简洁,有条理,值得表扬。

(评析:整本书阅读需要兴趣,但制订阅读计划并严格执行是更稳定、深入、持久的驱动力。王老师在推进课伊始就引导学生对照计划、回顾阅读,导入自然,气氛轻松。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对前一阶段阅读内容进行梳理与提炼,可谓及时、有效。)

活动二:制作角色卡片,了解角色特点

师: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发现了,这本书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我来说几个名字,看看你能不能想起来这是书中的谁。五月玫瑰,这是谁的名字?

生:奶牛。

师:斯密儿,这又是谁呢?

生:狐狸。

师:阿卡是谁呢?

生:那只领头雁。

师:莫顿,又是谁呢?

生:是那只驮着尼尔斯的雄鹅。

师:很好,读书的时候,我们不仅知道了这些角色的名字,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还了解到他们长什么样子,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现在,我们就可以为这些角色来制作角色卡片了。这些角色,你最想为谁来制作角色卡片呢?请你选择一个,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出示:狐狸、大雁、雄鹅)

(学生制作角色卡片)

生:这是我制作的角色卡片:角色是狐狸;他的名字是斯密儿;斯密儿的毛皮色泽鲜红,亮光闪闪,胸口一大块是雪白的,鼻子是黑黑的,那条蓬松的尾巴如同羽毛一样丰满;他的性格是狡猾、心胸狭隘。

师:非常好,看来这位同学在读书的时候很认真,获取了有效的信息,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为大雁阿卡制作了角色卡片:角色是大雁;名字是阿卡;阿卡周身的羽毛都是灰白色的,没有一根深颜色的杂毛;她的脑袋比别的大雁更大一些,双腿比他们更粗壮,脚掌比他们磨损得更狼狈;羽毛硬邦邦,双肩瘦削,脖子细长,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了岁月不饶人,唯独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阿卡的品质有坚毅、勇敢、善良。

师:也非常好,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完成这些角色卡片就不是问题。谁做了雄鹅的角色卡片?

生:我做的是雄鹅的角色卡片:角色是雄鹅;名字是莫顿;莫顿一身白色的羽毛;他为了理想而努力,是一只勇敢、善良的雄鹅。

[评析:作为一部长篇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同许多名著一样,涉及众多角色,以角色为抓手来感知、把握书籍内容是整本书阅读比较重要的方法。王老师采用提问、制作角色卡片等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加深对童话角色的认识。两种方式前者读过了解即可;后者需要读书、思考、表达,因此王老师设置了问题支架(样子+性格特点),也留出了充裕的读书时间,从三位学生的交流发言来看,教学效果显著。]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读一读写雄鹅的这部分文字吧。(出示)

就像刚才讲的那样,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和煦。在这样的晴空丽日中翱翔,那真是一种绝妙的乐趣。随着一群又一群大雁飞过,家鹅越来越蠢蠢欲动了。有好几次,他们振拍起翼翅,似乎打算跟大雁一起飞上蓝天。可是有一只上了年岁的鹅妈妈每次都告诫说:“千万别发疯!他们在空中一定又挨饿又受冻的。”

大雁的呼唤使得一只年轻的雄鹅怦然心动,真的萌发了长途旅行的念头。“再过来一群,我就跟他们一起去。”他说道。

又是一群大雁飞过来了,他们照样呼唤。这时候,那只年轻的雄鹅就回答:“等一下,等一下,我来啦!”

他张开两只翅膀,扑向空中。但是他不经常飞行,结果又跌下来,落在地面上。

“等一下,等一下。”他叫道,又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师: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出示)

在男孩子吃鱼的那段时间里,雄鹅一直静静地站在他身边。当他咽下最后一口的时候,雄鹅才放低了声音说道:“我们碰上了一群趾高气扬的大雁,他们看不起所有的家禽。”

“是呀,我已经看出来了。”男孩子说道。

“倘若我能够跟着他们一直飞到最北面的拉普兰,让他们见识见识,一只家鹅也照样可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对我来说是十分光荣的。”

“哦……”男孩子支吾地拖长了声音。他不相信雄鹅真能够实现那番豪言壮语,可是又不愿意反驳他。

“不过我认为光靠我自己单枪匹马地去闯,那是不能把这一趟旅行应付下来的,”雄鹅说道,“所以我想问你,你是不是肯陪我一起去,帮帮我的忙。”

(生默读思考)

师:好的文字要常读,每一遍阅读,我们都会获得不同的感悟,刚刚我们又读了这两部分文字,你有哪些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生:这段话中那只上了年岁的鹅妈妈,和我妈一样爱讲道理。我妈妈经常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得受苦挨饿。”感觉白鹅和我们一样,都有这样的妈妈。

生:读了这段话我觉得应该向白鹅学习,遇到困难不要紧,失败了也不要紧,要不断去尝试。

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话?读给大家听听吧。

生:(读)他张开两只翅膀,扑向空中。但是他不经常飞行,结果又跌下来,落在地面上。“等一下,等一下。”他叫道,又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师: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来阅读,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肯定。谁来继续分享?

生:这只白鹅是不服输的,他

有自己的志向,对我激励很大。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倘若我能够跟着他们一直飞到最北面的拉普兰,让他们见识见识,一只家鹅也照样可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对我来说是十分光荣的。”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来补充,这只白鹅还善于找伙伴一块儿来做事情,他说:“不过我认为光靠我自己单枪匹马地去闯,那是不能把这一趟旅行应付下来的,所以我想问你,你是不是肯陪我一起去,帮帮我的忙。”

师:非常好,我们在分享阅读收获的时候,可以像这样相互补充,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收获更大。

(评析:分享前期的阅读收获,是阅读推进课的重要教学内容。王老师精心设计,基于前期故事起因的概括、童话角色的梳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教学很见功力:一是选点巧妙,聚焦主角之一“雄鹅”,学生感兴趣,读了有感触,言之有物;二是激发思维,提供片段,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发表感受、看法,言之有据,可以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是指向育人,选择的两个片段,贴近学生生活世界、心灵世界与精神世界,学生言之有“我”。)

活动三:开展抢答活动,了解故事内容

师:大家在阅读这本书的时

候,一定也被书中曲折的情节所吸引了,下面,我们进行抢答比赛,看看你是不是把书中的情节都记住了。请看第一题,(出示)谁来回答?

男孩子从猫头鹰的对话中得知:只要(    )就能变回人。

A.自己做许多好事。

B.自己护送大雁到拉普兰省。

C.自己能照顾好雄

鹅,并让他平安无事地回到家里。

D.自己能平安无事

到达拉普兰省。

生:选第三个,因为书里面就是这么写的。

师:非常正确,我们来看第二题。(出示)

威尼塔城要每隔( )年才能从海底浮上地面。

A.1000    B.200

C.100      D.50

生:C,100年,这本书的第82页写了,要每隔一百年,这个城市才会在某个晚上从海底浮出水面……

师:这位同学阅读得很认真,连页码都记住了。我们再来看第三题。(出示)

尼尔斯来到达拉那省,正好赶上了这里的五朔节。在五朔节,尼尔斯来到人群附近,听到了一位叫(   )的老妇人讲述自己的经历。

A.平托巴   B.罗吉

C.埃里克

D.米尔·谢斯婷

生:米尔·谢斯婷。

师:对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正确,下一题。(出示)

整个梅拉伦湖地区最安全的水鸟栖息场所是(   )。

A.陶根湖   B.岬湾

C.叶尔斯塔湾

D.胡思堡湖

生:是陶根湖?不对,是叶尔斯塔湾。

师:很好,最后一题。(出示)

在斯德哥尔摩郊区一个特别大的公园里,有一个叫(   )的小老头。

A.克莱门特   B.雷特维克

C.叶尔斯塔   D.弗卢达

生:是克莱门特。

师:正确。通过刚才的抢答,我发现同学们阅读得很认真,情节都弄清楚了,值得表扬,继续努力!

(评析:抢答活动能吸引学生,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从检测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来看,确有必要。从课堂实施来看,如何面向全体,可运用相关技术手段,以有效获取学生更多真实学习信息。同时此类抢答题的教学时机,是否可以提前?可以进一步斟酌。)

任务二   品读重点语段,感受作品魅力

活动一:关注地理地貌,了解地形特点

师:同学们,1902年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员会找到塞尔玛·拉格洛夫,希望她为孩子们编写一部以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地理学、生物学和民俗学等知识的教科书。随后几年时间,塞尔玛·拉格洛夫开始跋山涉水到瑞典各地考察,在1906年完成了这本书。读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相信大家一定对瑞典的相关地理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小卡尔斯岛、库拉山、厄兰岛,下面的这三段话分别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呢?请你试着连一连。(出示)

把下列文中有关地理地貌的描述与对应的地点连起来。

生:第一段话是描写库拉山的,书上第49页就有。

师:你读得非常认真!谁来继续说?

生:第二段话描写的是厄兰岛。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小卡尔斯岛的描写自然就是这段话了,一起读——

生:(读)这个岛原来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礁,四周峭崖陡壁,顶部平坦,宛如一幢巨大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