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灯
作者: 张馨
议题聚焦:寻诗中灯,悟灯中情。
执教课型:类文赏鉴课。
阅读材料:《十五夜观灯》(卢照邻)、《同张将蓟门观灯》(孟浩然)、《京都元夕》(元好问)、《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师观灯》(高启)。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图片、背景资料等读懂诗歌大意。
2.师生在品鉴与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灯”的特点及诗人表达的情感,初步领悟诗人的写法,提升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3.学生能整合信息、比较异同,初步体会“灯诗”的内涵,感受彩灯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教师精选了自贡灯会中体现本地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精彩视频,如恐龙文化、井盐文化、上元灯节盛况等,让学生在声音、色彩、造型等直观感受中,体会彩灯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谈话引入,了解学情
1.引出议题
(1)教师谈话,引出主题。
彩灯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让我们去感受这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灯。
(2)朗读诗句,引出议题。
朗读书法家李半黎先生观自贡灯会后写下的诗句:“自贡国际恐龙灯,盛世迎春分外明。千红万紫光天下,国泰民安庆太平。”引出议题。
2.检查预学,了解学情
(1)检查朗读情况。
①认读难读的词语。
②随机抽读古诗。
(2)检查诗意把握。
(设计意图:教师紧扣课前观看的自贡彩灯视频,激情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主题和议题。另外,教师检查学生课前预学情况,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情调整完善教法,以学定教,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二、品读古诗,寻诗中灯
1.师生共学,习得方法
(1)出示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读:自读古诗。
找:用横线画出诗中写灯的
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诗中的灯名。
思:思考诗人眼中的灯是怎样的。
(2)按照提示要求,自读自悟《十五夜观灯》。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板书并填表小结。
预设:诗中写灯的诗句是哪
些?灯的名称是什么?诗人眼中的灯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勾画相应诗句,并适时板书眼中灯的特点,相机朗读诗句。
小结过渡:当我们仔细读这
首诗,会发现全都在写灯。诗人对灯的称呼有兰缸、九枝,诗人眼中的灯精致、绚丽。那另外三位诗人对灯的称呼是什么?眼中的灯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1)学生依据自读提示朗读。
(2)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
(3)同桌交流并填写学习单。
(4)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品鉴。
预设:诗中写灯的诗句是哪
些?灯的名称是什么?诗人眼中的灯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呈现相应古诗,勾画对应诗句,适时板书眼中灯的特点,并朗读。
3.教师小结,自然过渡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学一篇,提取灯名和灯的特点信息;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点拨评价,在辨识与提取、评价与反思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等感知另外三首诗中彩灯的特点,体现类文鉴赏课的课型特点。)
三、赏读古诗,悟灯中情
1.小组学习,体会诗情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要求。
读:快速浏览四首古诗,选择一组学习。
悟:诗人透过灯表达了什么
情感,诗中运用了什么写法?
填:小组交流并填写学习单。
(2)按照提示要求,选择一组诗进行学习。
2.全班汇报,评价提升
预设:诗人借灯抒发了什么
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对应古诗,适时出示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情感及写法,适时板书诗中情感,相机指导品鉴并朗读古诗。
3.教师小结,自然过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首古诗,了解了彩灯的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现在我们把大家的学习成果进行统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师生继续在辨识与提取、评价与反思的赏读过程中,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及写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对比统整,达成共识
1.采用表格,统整信息
纵横比较,发现异同:
相同点:(1)都是写灯的诗。(2)都描写热闹、欢乐场景。(3)都在借灯抒情……
不同点:(1)题目、朝代、诗人不同。(2)眼中灯不同。(3)心中情不同。(4)写法不同……
2.教师小结,深化认知
跨越千年,时代在变,诗人在变,不变的依旧是璀璨的灯火,繁华的灯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更是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设计意图:比较与整合是群文阅读的关键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对四首古诗的比较与整合、归纳与提炼,进一步意义建构,达成共识,深化对“灯诗”内涵、彩灯文化的体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激情诵读,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诵读佳句
元宵夜长安城大放灯火,李商隐赞叹道——(出示)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正月十五夜,满城灯火感染了辛弃疾——(出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周年之际,柳亚子应毛主席之请,记各民族大团结盛况道——(出示)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响彻月儿圆。
2.朗读诗歌,总结升华
(1)师生合诵《壬辰元宵夜咏》。
(2)师激情总结:如今的灯,是文化的传承,是科技的腾飞,更是我们的祖国国富民强的象征!
3.搜集诗词,拓展阅读
跨越千年,诗人在诗词里赋予了灯浪漫的名称,除了今天所学以外,还有烛、凤灯、恒辉、晴虹……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写灯的诗词,运用学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中华彩灯文化的魅力,感知彩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本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搜集写灯的诗词,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作者单位: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广华山小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