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朗读
作者: 闫学清明前后,大地回春,又到了一年一度校园“清明诗会”的时候了。“清明诗会”是校园朗诵活动之一,老师和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歌、散文、童话等作品,在班级内进行诵读排练。诵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小组诵读,集体诵读,配乐诵读,表演诵读,甚至还可以请家长参与。这个活动不仅能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来。朗读,本身就是活动的目的之一。
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朗读?这主要是由于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蕴含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精神和道德教育,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朗读,是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感受美、表达美、赞叹美的一条路径,也是丰富精神、道德培育、审美教育和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他多次提到自己和帕夫雷什中学的老师们是如何带领学生开展朗读活动的,朗读又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一些画面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当穆索尔斯基的音乐缓缓奏响,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学生朗读《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面前是列宾和克拉姆斯科依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老师的朗读,感受到了艺术的巨大力量。
在那些秋天的夜晚,窗外风雨大作,而室内燃烧着熊熊的炉火,在这间用一个被废弃的旧农舍改造成的类似轮船船舱的舱室内(苏霍姆林斯基和学生称之为“北方鲁滨逊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学生朗读科学家和探险家的故事,学生都屏住了气息……我相信,多年以后,那雨点敲打“舷窗”的声音,炉子里燃烧的木柴“噼噼啪啪”的声音,连同苏霍姆林斯基动情的朗读,都会成为最美的生命交响乐,长久地回荡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朗读活动在帕夫雷什中学是一种常态:
每节课上孩子们都聆听老师作示范性的、充满情感的、富于表现力的朗读。然后他们自己朗读,不仅朗读教科书上指定的课文,而且朗读自己喜爱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依据多年的经验,与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团队逐渐得出一个结论:要让学生学会富有表现力地、流畅地、自觉地阅读,能够思考和把握所读的内容,学生就要在低年级至少花费200个小时朗读,至少花费2000个小时默读。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开始这样的练习,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中,都要舍得在朗读和默读上花时间。因此,帕夫雷什中学在低、中、高不同学段都会拨出一些课时,让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文艺作品。有时可以是几个学生,有时则是全班学生,大家朗读同一篇作品,这就变成了一场生动的朗诵比赛。当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一起朗读契诃夫的《草原》、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那是一番怎样激动人心的情景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倡导校园朗读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提升老师们的朗读技巧,他们组织了一个阅读讲习班,在讲习班里修炼自己朗读的能力。“阅读讲习班”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以阅读为主题的教师培训项目。我校也曾几次举办过类似培训。为了帮助更多的老师提高朗读水平,除了理念上的共识,我们还邀请了电视台的播音员来校指导。播音员给老师们现场示范如何用嗓、护嗓,如何让自己的朗读字正腔圆,如何控制自己的表情,如何通过一定的技巧让自己的声音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曾有人质疑,朗读培训只要语文老师参加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数学老师、科学老师甚至体育老师参加?其实,朗读培训看似与这些学科教学关联不大,但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非常重要。首先,一个老师具有清晰的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同时,教师的表达能力——尤其是朗读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与道德教育,具有莫大的帮助,而这些工作从来都不只是某一个学科老师的事情,而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和参与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对朗读的重视也反映在他的日常听课工作中。他和教导主任在小学里听课时,曾经提出一个专门的目的:听学生的朗读。将学生的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出评价。他认为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学困生。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我联想到当下很多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观察和研究,有些课题看上去非常“高大上”,也很有“前瞻性”,研究内容中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各种研究数据的比较与汇总,各种研究工具和技术也令人眼花缭乱,但那些所谓的研究成果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又有多少呢?一方面是所谓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另一方面新的研究课题已横空出世,原有的研究成果则被迅速淹没。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学生的朗读,通过这个维度去观察和研究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观察和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对朗读的重视程度。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和研究发现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除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还对研究课堂教学、学生阅读能力评价、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视角和维度带来拓宽和延伸。确实,真正的教育研究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回归教育的初心,我们就能找到恰切、有效的研究视角,从而真正对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正是认识到朗读的重要作用,因此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推动了师生开展朗读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浓郁的朗读氛围。我还带领老师们进行了很多朗读资源的建设,以利于朗读课程的持续性、实效性。我和学校几位青年教师一起,推出了校园诵读课系列。我们挑选了一些经典绘本,老师们精心录制了数百个绘本朗读音频,后期加上配乐,形成了一整套绘本朗读音频课程资源。这些绘本朗读资源可以在课堂上师生共读绘本时使用,也可以供家长们在进行亲子共读时使用。我则推出了面向一年级学生的“跟校长一起读诗”的朗读课程,选择经典诗歌近60首,每首诗我都首先抓取主要元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诗歌中涉及的一些知识,诗歌的大意以及表达的感情等,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表述;接着我进行了范读,并辅以精美的插图和音乐,制作成PPT,形成一个集多种元素为一体的诗歌朗读课程资源包,在每学期初都发放给一年级老师,老师们在早读时间就可以播放这些音频,跟学生一起朗读诗歌了。比如: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这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索德格朗的诗——《星星》。那些“星星的碎片”,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落进我们的心底,点亮了校园的生活。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 )
责任编辑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