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教材符合预期的改变

作者: 李亮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终于摆到我们面前。品阅新书,结合已公开发表的教材权威解读资料,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总的观感是,修订版教材的变化是“符合预期的改变”的。我编过教材,对教材建设过程略有体会。大凡教材修订,不外有两种情形:一是小修小补,即根据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对教材进行局部修改完善,这样修订的量一般不会超过30%;二是大改大变,通常是根据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结合教学一线的反馈意见,对教材作大面积修改,其修改量往往在30%以上。这次修订版教材修订,是基于新方案、2022年版课标的“双新”背景,倘若依据2022年版课标对现行教材动点大手术、作些大改变,当属正常逻辑范围。但本次修订显然走的是小修小补、稳中求进的路线,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是谓“符合预期”,意思是说,这样的改变,可能是广大一线教师希望看到的结果。一方面,现行教材是2019年在全国全面推开的,经过5年的使用,老师们似乎才刚刚适应教材的思路、熟悉教材的内容,接着来一场大尺度修改特别是结构性改变,一线教师恐未必能理解,也未必会买账。另一方面,2022年版课标虽说首次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建构和布局,但若是要依据“六大学习任务群”来重新架构教材,不免让人茫然,宛若“镜花水月”“海市蜃楼”般触不可及,至少在短时间内恐难达成。倒是现在的修订策略,显得务实和靠谱。不禁随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当然也应是教材建设与发展的行动法宝。

符合预期的改变,让我们感受最真切的其实是“没怎么变”,表现为:一是教材的样貌没怎么变。教材还是那个教材,就像熟识的老朋友,无论远观还是近察,一眼就能认得出。封面依旧是那一抹中国红,内页依旧是那些灵动的图文并茂的拼音宝宝、生字娃娃及其构成的语言。二是作为教材主体的课文没怎么变。《我是中国人》《我爱学语文》《日月山川》《天地人》;《江南》《四季》《雨点儿》《乌鸦喝水》《比尾巴》《小小的船》《日月明》这些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课文及其意象都得以保留下来。三是教材的基本结构也没怎么变。单元构成、栏目称说、教学目标和要求,都一如既往的清晰可辨。

当然,修订版教材也有显而易见的改变。篇目的增删,课序的调整,称谓的改变,插图的优化,都无不彰显了教材发展的新样态与新格局。透过上述改变与不变的轨迹,我再尝试揣度一下教材编者本次修订的几点意愿或用心。

第一是不折腾,方便教师用好教材。这是可以从修订版教材中感受到的教师立场。教材终究是给教师用的,教材编者的这种教师视角和立场,实属难能可贵。上文提到,一线教师对修订版教材虽有期待,但通过和一线教师的接触了解,他们对修订版教材可能发生的脱胎换骨的改变,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甚至有些排斥,特别是对一些专家提出的“重组”“重构”“重塑”等教材开发理念莫名抵触。他们希望修订版教材能给语文教学实际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感。因此,修订版教材选择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的修订策略,无疑是明智的,乃人心所向。

第二是做减法,呼应国家“双减”要求。修订版教材第一册的删减动作引人注目,如识字量从300降到280,识字课从10课改为8课,阅读课从14篇减到10篇。不难判断,这些“瘦身”操作体现了教材编者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关切。减轻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理应有所作为。首册的“瘦身”是否释放了一个信号,后续的各册语文教材在减负增效方面还会有更多更合理的举措,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三是循法度,彰显课标精神。2022年版课标是国家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最上位的、具有法定意义的文献,也是这次教材修订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如何既遵循课标精神,又尊重教学实际?如何处理好现行教材和修订版教材的关系?如何准确把握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平衡尺度?这些都是本轮教材修订绕不开的、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从已公开出版的修订版教材和相关资料看,编者对上述问题的应对是适切而有说服力的。一方面,修订版教材对践行2022年版课标所擘画的大观念大方向是坚定不移的。比如,修订版教材在加持重大主题,增强育人功能;促进核心素养,强化语文实践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修订版教材对2022年版课标所涉及的尚需实践检验的新概念新表达,在执行与使用中是积极而审慎的。比如梳理与建立现有单元与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语文要素的适切性与结构化改造,整本书阅读和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落地,等等。这些方面的切入与尝试,既让我们看到了修订版教材在实践新概念,特别是领悟那些新概念背后蕴涵的初心本意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让我们感受到编者对语文教育本质的守望与坚持。

从语文课程标准2001、2011年版到2022年版,从多样化教材到统编版教材,再到课标修订版教材,跟随时代变迁,课标与教材也一直都在发展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而作为具有千年传承和百年探索的中国语文教育,其博大而深邃的历史沉淀和经验体系,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是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二选择。深深寄希望于修订版教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