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汉字育人的独特价值

作者: 徐艳

汉字教学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的基础,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如何加强识字写字课程内容的整合和结构化,来落实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这是目前广大教师的困惑。

笔者认为,要坚持守正创新,遵循规律,寻找儿童认知特点与汉语言文字特点同频共振的新路径。具体要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一、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修订版教材开篇编排的入学教育、第一单元的识字单元,强化爱国教育、身份认同、学科意识和汉字学习,体现了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回归,同时也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对幼小衔接的要求。

教学时要注重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比如识字第一课《天地人》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摆造型来形象认识“人”和“大”。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明白“人”“大”“天”的关联:很多时候人会使劲伸展手臂来显示自己很有力,像个大人。有一天当人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发现天无边无际,白天太阳升起给万物带来温暖,夜晚月亮挂在天空,无数的星星在闪耀,人会发现天真大。可以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来把握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读一读“天”这个字,嘴角尽量咧开,有没有感觉到天很高很宽广?“地”里的“土”像土堆,“也”像爬虫,像蛇,拖着长尾巴弯来扭去地爬着。再出示地上的山丘弯曲起伏的图片,激发学生联想,弯曲起伏的山丘远远望去也有点像长尾巴。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地”字的部件组合,也了解了汉字部件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使识字不仅是认识汉字符号及其表达的意义,也是掌握人类认识客观事物以及用符号表达认识的过程。再比如“我”这个字,样子很奇怪,有点像一个长柄、刀口带锯齿的兵器,是不是人都想显示自己很厉害,就用这样一个厉害的兵器来表示自己?通过还原汉字部件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把握本质,精心设计

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把握好汉字学习的本质特征精心设计教学,可以有效地统整“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

以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季》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首童话诗,用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说话的方式,告诉一年级学生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首先紧扣生字“说”激趣导入。由“我上学了”单元中《我爱学语文》引入,出示一个笑眯眯说话的小朋友形象,看,小朋友上学学语文很开心,听,她在说什么?出示“我上学了”单元中的句子。一起跟她来读一读“我是中国人……”随后课件形象演示,由小朋友说的句子引出言字旁,由小朋友的眉眼、嘴巴和身体引出“兑”,组合成“说”字。这样的导入,既勾连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识字、梳理和应用有机结合。接着逐一出示“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的词语和图片,初步识字学词,认识四种事物。再由词到短语,结合表现事物特点的字如草芽尖尖的“尖”字,感受初生草芽上“小”下“大”的特点,荷叶圆圆的“圆”字,大大的国字框和大大荷叶圆边的相似,感受汉字部件和事物特点的关联,自然而然地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特点结合起来。然后是关键的一步,要把这四种事物的特点和四季的特点产生勾连。教师可以用动态图演示:春天太阳出来了,尖尖的草芽从泥土里钻出来,“春”字里的三横像泥土,撇捺像柳条、像草芽,“春”字里还有温暖的太阳(日)。然后读一读第一节诗歌,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春和草芽尖尖的关系。“夏”字笔画比较多,相对难认,可以让学生张大嘴巴读一读,再出示一个高大威武的人的形象,由此形象感受“夏”字最初像一个很粗壮、结实的人的样子,喻示夏天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然后读一读第2节诗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夏和荷叶圆圆的关系。“秋”字在本单元第一课《秋天》里学过了。“冬”字是本课生字,可以出示一根绳子,两头打结,表示到头了。两头打结的绳子交叉,底下加上两个冰块变成“冬”字,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后一个季节,虽然很冷,可是下雪后堆雪人、打雪仗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快乐,让学生读一读最后一节诗感受顽皮雪人与冬的关联以及孩子们的快乐。再回到全文,整体朗读4节诗。整个教学设计展示了字、词、句、篇逐步进阶的学习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进阶过程,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对大自然四季的审美教育。

三、加强整合,积累梳理

修订版教材最后的“识字表”“写字表”里集中展现了本册要认识、书写的汉字,这些字很容易被当作零散的、碎片式的、杂乱无章的知识存在。如何让这些字成为有逻辑、有结构、有体系的知识?我们可以以识字第一课里“天”“地”“人”三个字为大概念,去统整、梳理其他的生字,如与“天”有关的字:日、月、星、 云、 雨、 雪、 风、气 、春、 夏、 秋、 冬……与“地”有关的字:森、 林 、树、 木、 竹 、桃、 柳、 梅 、 莲 、菜、 瓜 、果、  草……当然最多的是与“人”有关的字,跟人的身体、人的动作有关的字等,通过这样的整合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年级上册修订版教材里安排的汉字是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 、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以及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常用字。这些字相互关联成词成句,所有的文字变成了学生去感受、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精神符号,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了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了积累、梳理和运用相结合,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