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
作者: 娄屹兰沈大安老师酷爱读书,崇尚“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的“大语文教学”观。他在《一名语文老师的梦想》一文中写道:“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快快乐乐地读书。这里的读书,指的是读课外书。”沈老师一直致力于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建构:开设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多读书;推荐各类经典书籍,让学生读好书;丰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乐读书。
一、多读书:开设课外阅读课,让学生拥有读书的闲暇
2004年3月,沈大安老师参加完教育部2001年课标实验稿新课程改革培训,就兴冲冲地和我的师父柳涟老师通了电话,要和我们交流课外阅读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思路。当天晚上,他兴奋地告诉我们:“加强课外阅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尝试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来开展课外阅读,保证课堂上学生有读整本书的时间……”
回杭州后,沈大安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同年级阅读的内容:低年级可以围绕儿童生活经历,开展绘本阅读;中年级可以围绕文体、主题、作者,开展群文阅读;高年级可以聚焦学生兴趣和社会热点,开展整本书阅读。为了让课外阅读落地,他亲自指导我和蒋军晶开展班级读书会的实践。2005年,我上了绘本阅读课《猜猜我有多爱你》,蒋军晶上了群文阅读《神话故事》,这两节课像一袭清新的风,吹进了杭州小学语文的课堂,吹进了每个参会老师的心田。自此之后,杭州乃至浙江小语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阅读课外书改革热潮,杭州大部分学校每周开始增设一节班级读书会,“培养儿童读书兴趣”的理念从纸上落实到了实践中。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用来读书,沈大安老师还带领我们起草了一系列推进课外阅读的举措。例如,早晨齐读课文时间调整为自读课外书时间;中午或傍晚抽出15分钟时间交流分享学生课外阅读感受,一周三次左右;重组课堂教学时空,重要作业在课堂中完成,回家作业以读书和玩耍为主,减少大量书面回家作业;等等。
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学生阅读兴趣明显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在悄然提高。课标中推荐的课外书籍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老师们开始向学生推荐书籍,家长开始向孩子推荐书籍,学生之间也开心地分享着各类书籍……
二、读好书:推荐各类经典书籍,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
2000年以后,中国的童书市场蓬勃发展,每年出版的童书有3万多种。面对那么多的书籍,孩子们该读哪些书?沈大安老师认为,当下图书数量庞大,种类众多,读好书是关键。这既要有教师的引领,也要有家长的帮助,还需要学生自己把关。
在教学实际中,大多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其实了解甚少。为了让语文教师起到引领作用,沈大安老师先指导教师选择书籍,提出“选书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是判断这本书好坏的关键”。他经常和大家说:“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经典名著,就匆忙推荐给学生,其实超前阅读、超难阅读,容易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有的教师推荐名著的‘改写版’,‘改写版’由于改写的人员参差不齐,更要谨慎,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
沈大安老师通过自身阅读,再与其他各地的阅读推广教师交流,除了课标中推荐的之外,在课外阅读推广的初期,他还起草拟定了《1-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供老师参考:
一年级:《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月亮,生日快乐》《小猪唏哩呼噜》
二年级:《爱心树》《蚯蚓的日记》《一百条裙子》《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
三年级:《草原上的小木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大林和小林》
四年级:《亲爱的汉修先生》《时代广场的蟋蟀》《芝麻开门》《爱的教育》
五年级:《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洞》《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六年级:《小王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索亚历险记》《城南旧事》《草房子》
在推荐以上书单时,沈大安老师特别强调两点:一是阅读兴趣,比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当时风靡全球,可以说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很喜欢;二是图书质量,推荐前他自己会阅读多个版本,最后再确定一种,以保证课外阅读发展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年以后,在大量听课调研的基础上,沈大安老师又对书单做了修改:一是扩大了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即从文学性阅读为主改变为“杂食性阅读”为主,除了以往的文学类阅读、科普类阅读、历史类阅读以外,增加了数学阅读、英语阅读等;二是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即将推荐的新书单分主题罗列,每个主题下面有若干类,比如文学类、科普类、历史类,每一类下面又有一大批书,供学生自由选择。
除了推荐书单外,沈大安老师还非常重视学校图书馆藏书的订购与管理,用他的话说,学校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土壤,藏书的质量决定了学生阅读的质量,管理的水平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成效。他提出,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书籍购买不能只局限于文学类、历史类等,要包含方方面面,不要偏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挑选到心仪的书。比如漫画,芬兰儿童在OECD两次素质测试中,阅读分数都位居第一,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消遣书刊是什么呢?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都看一本漫画书。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是沈老师课外阅读指导的一大重点。
三、乐读书:丰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儿童阅读,快乐至上”,是沈大安老师对课外阅读的信条。他常说:“课外阅读推广,如果学生喜欢读书,读了还想读,那我们就成功了;如果学生不喜欢读书,甚至厌恶读书,憎恨读书,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败。”因此,他不建议用“阅读考级”把原本快乐的读书变成功利性过强的“应试”。他积极倡导开展有趣的班级读书会,组织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比如,世界阅读日活动、“六一”节书籍剧场、夏日图书挑战、诗歌朗诵之夜、森林读书计划等。
班级读书会是最常见的课外阅读交流的组织形式。沈老师认为,班级读书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低年级可以先由教师朗读,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中高年级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帮助整理,面对阅读中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他听试教时,最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情绪,反对一个个碎片化的追问,提倡沉浸式阅读,让学生进入情境阅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除了班级读书会,沈大安老师还认为有效、有趣的阅读活动也很重要,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引导全校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增加不同年级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比如世界阅读日活动,在每年4月23日,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一本特别喜欢的书籍,并挑选书籍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再通过服装、配饰、化妆,记忆角色的典型台词,把自己扮演成这一人物。这一天,教师可以穿着角色服装在校门口或教室门口,用角色的形象来迎接学生;学生则可以通过表演,让同年级学生猜测所扮演的角色和书籍的名字;如果本年级无人知道角色和书籍名字,他就可以进入高年级表演,让高年级学生继续猜。
在沈大安老师的带领下,杭州市连续举办了10届面向全国教师的班级读书会研讨活动,还举办了“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带动了全国一大批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热情,也涌现出一大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课外阅读推广人。
“读书是一项‘长效工程’,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可以肯定,日后面对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多读书的孩子方能显示博大的胸襟和悲悯的情怀,发挥他们的聪明、智慧和才干,心灵健康地度过一生。”这是沈大安老师的教学理念,这也是我们深化新课程改革需要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青蓝小学)
责任编辑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