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石》(五上)课文欣赏与教学创意
作者: 余映潮【教学警语】
聪明的语文教师,要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资源用好,有了教学资源的运用,学生就会有真正的学习收获。
【课文美读】
《搭石》是写家乡风情、民风民俗的小小美文。全文由5个自然段构成,作者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常镜头,对家乡的“搭石”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令人感到情味淳厚。
第1自然段写什么是搭石。文章由小溪写起,引出对“搭石”的介绍。这一段有很好的训练价值:可以概括段意;可以指出这一段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段内容来说话:我明白了什么是搭石……
第2自然段写人们摆搭石,这是对家乡美好风情的描写。这里有美妙的段式,先概写一笔——“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展开对摆搭石的描述。全段的中心词是“风景”。“风景”一词,含义深刻,既写搭石是一种自然风景,也写人们对搭石的认真摆设是生活中的一道风景。这一段中,还有“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的美好句式供学生学用。
第3自然段写走搭石。这一段表达优美,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写怎样走搭石,第二层写走搭石的美好画面,两层之间衔接得特别好。第二层的表达美妙,写声写形,赞叹之情溢于言表,与前面所述“家乡的一道风景”遥相呼应,表现出“走搭石”也是一道风景的美妙含义。
第4自然段写搭石上的故事。这一段着重写民风乡情,人们走搭石时互相谦让,尊老爱幼,是家乡的又一道美好风景。这一段结构非常清晰,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情景”是中心词,“先概写一笔,再细写几笔”的段式结构,可用于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微写能力。
第5自然段收束全文,议、赞搭石的意义。这一段也是一个好句子,由实到虚,升华意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从纵向看《搭石》,文中的明线是“搭石”,暗线是“风景”。虽说是一篇精致的小散文,但逻辑顺序也是十分清晰的。
【新颖创意】
我们的教学创意是四读四练,整体反复利用课文,组织角度丰富、内容扎实的课中集体训练活动。课始进行教学铺垫,介绍单元学习目标,速读课文,字词积累。
活动一:速读课文,说一段话
1.请学生速读课文,选取文中有关句子,接着下面的句子简说课文内容: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各自完成任务,课中发言。教师出示: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轻快,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活动二:朗读课文,悟一个句
1.学生朗读课文,就课文内容说一个读文感受的句子:读了《搭石》,我明白了______。
2.教师小结:读了《搭石》,我们明白了——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活动三:朗读课文,背一个段
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活动四:默读课文,集一篇文
请学生默读课文,扣住“故乡的搭石”这个标题,圈画出一组句子,使之成为一篇微文。
学生活动,交流,教师出示:
故乡的搭石
家乡的小溪中,常常有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
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生朗读,教师收束教学。
责任编辑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