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与步骤

作者: 曹爱卫

“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与步骤 0

作业是课程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知识”走向“智识”的必要途径,对学生增进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能、建构生活意义等都具有积极作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强调个性表达与思维创造,重视梯度设置与按需选择,追求促进儿童真实且完整生命发展的育人本质。“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一种有效的作业设计路径。

一、“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理解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修订出台,更是明确提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从中都可以清楚看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而是更重视通过作业,在巩固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与生活建立联系,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的设计和练习,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罗生全教授从教学实践出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根据不同的价值向度,将作业设计划分为知识型作业设计、能力型作业设计和实践型作业设计。[1]罗教授的作业设计分类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向,遗憾的是没有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做出针对性的分析和界定。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语文“三层次”作业设计做进一步的细化阐述。

第一层知识型作业设计。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是国家课程教育的核心内容,知识型作业能有效发挥检测、评价、巩固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作业。此类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以知识发展逻辑为轴心,遵从“教—学—练—评”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的双向融通和系统整合。此类作业主要对应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第二层能力型作业设计。能力型作业重在检测、评估、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此类作业重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业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善于阅读、乐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此类作业主要对应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第三层实践型作业设计。实践型作业指向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根据“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产生新知识”的思维脉络,设置真实问题情境,构筑任务驱动的意义学习。以小研究、学科项目学习等为抓手,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改变作业的特性,使作业成为知识运用、生成与创造的重要途径。此类作业主要对应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二、“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

“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其他作业相比,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业设计更系统

语文作业的内容会涉及字、词、句、段、篇、修辞等。若语文作业设计不考虑系统性,教师设计作业时,就会把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都一股脑儿纳入其中,进行全方位的练习和巩固,缺乏知识、能力、实践的系统,想到什么就练什么,想怎样设计作业就怎样设计作业,作业设计严重缺乏系统性。

“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实践”,从根源上明晰了作业的目标。进行具体的作业设计时,再根据不同的目标,组织作业内容,选取作业方式,制订作业评价标准,如此,作业设计就更具方向性。

2.作业设计更有效

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作用是不一样的。

老师们在作业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层次性,往往把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杂糅在一起。如,在发展阅读能力的作业里,可能会出现抄写某个句子或仿写段落的练习;在积累语言、发展学生梳理能力的作业里,加入与梳理不搭边的思辨性阅读内容;在需要重点提升阅读思辨能力的作业里,因其他无关内容的加入,思辨性内容倒成了其中的一个小项,作业练习的重点不够突出。

“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每个层次作业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确,或重在基础夯实,或重在能力发展,或重在生活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层次的作业里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作业设计更适切

分层次本身就为选择提供了可能,只有适切的作业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需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加以练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就需要重点提升语文能力;而实践操作,对学生更富有挑战,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保证了作业的适切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三层次”作业中选取不同的作业加以练习和巩固,有效地避免了能力不一、需求不一的学生作业练习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

三、“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步骤

“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力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特点和学科教学实际,采用逆向设计思路,以目标为导向,“三层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可确定为作业素养目标、选定作业核心内容、设置作业情境与任务、制订作业评价办法四大步骤。

现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寓言故事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具体阐述“三层次”作业设计四大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作业素养目标

作业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作业设计的归宿。作业目标的科学性决定了作业设计的起点是否正确。作业目标的确定以2022年版课标里的课程目标为纲,以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为本。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大方面。作业设计时,不能笼统地说“此项作业针对文化自信”“此项作业针对语言运用”,而要更为具体地明确所针对的是哪一个核心素养方面的哪一项或哪几项。比如“语言运用”方面“阅读鉴赏”中的“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当然,实践型作业还要重视问题解决、沟通合作、批判性思考等素养。

好的作业目标除了定位准确,还要表述科学清晰,便于学生理解。王月芬博士建议,一般情况下作业目标的描述体现以下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以及表现程度。行为主体一般默认为学生。[2]

本单元按三个层次分别选其中一项作业的目标制订如下:

知识型作业目标:能在新的语境中(行为条件)正确并熟练地(表现程度)认读(行为表现)本单元35个生字(对象)。

能力型作业目标:自主阅读(行为条件)寓言故事,能较为准确地(表现程度)读懂(行为表现)寓意(对象)。

实践型作业目标:能面对不同的错误行为(行为条件)正确地(表现程度)选择(行为表现)合适的寓言故事(对象)进行劝诫。

第二步:选定作业核心内容

制订好作业目标,就要围绕作业目标选取合适的作业内容。

首先要明确的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课堂教学情况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基础型和能力型学习目标基本达成,那就可围绕实践型目标多选取一些内容,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在应用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作业的学科育人功能。所以,作业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同一个学校的同年级学生,也不可以照搬借用,而要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选取核心的作业内容。

核心作业内容的选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元(课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此条是作业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内容。作业内容设计应突出对核心知识的聚焦,充分体现基础性、必要性和典型性,避免偏离核心知识、难度过高或过低、机械重复等情况发生。

2.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的内容。学习是一种具有连续性的活动,通常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因而,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中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是作业设计中很重要的内容。

3.能够综合考查学习成效的作业内容。也就是说,作业内容关注作业层次的多样性,作业内容设计既要注意夯实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又要关注学科素养的养成和核心价值的培育。

本单元“三层次”作业设计的核心内容举例:

1.基础型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识记、书写困难的字词。

2.能力型作业:面对不同的故事性文本,能读出不同人物、不同类型句子的语气。

3.实践型作业: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并用阅读卡、阅读思维图或者绘制故事插图的方法与同学、老师、家人进行分享。

第三步:设置作业情境与任务

作业情境的设计,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相适应,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关联以及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如此,作业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反应,学生才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建构,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拓展。

当然,有了情境还要设计匹配的作业任务,让学生的作业过程如同进入一个游戏的场域——在具体的情境中,朝着目标,闯过一个一个关卡,实现巩固知识技能,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

本单元“三层次”作业的情境与任务设计如下:

作业情境:你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些人像井底的青蛙一样自以为是;有些人像种葫芦的人一样不懂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些人像寒号鸟一样总是说到做不到……你能用学过的寓言故事给他们讲讲道理,劝劝他们吗?

单元终极任务:做生活中的劝导员。

层级任务设计如下:

任务一:故事朗读员——朗读课本中和课外的寓言故事(主要检测本单元生字的读音、句子语气的把握等基础型作业)。

任务二:故事讲解员——理解课本中和课外阅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道理(主要检测把握故事内容、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以及讲述故事的能力等)。

任务三:生活劝导员——用故事劝导他人

(主要检测运用寓言故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制订作业评价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赵德成教授认为,无论是作为学习任务的作业,还是作为评价任务的作业,都需要有配套的评价办法,有的还需要量化的评分规则。[3]因为评价方法是保证作业目标落地的进一步操作。比如同样是汉字书写或拼音拼写错误,在考查书写能力的时候,就要扣除相应的分数或者降低等级,而在测试阅读能力的时候,表述中出现错别字或者拼音错误,若不影响意思表达和读者理解,就可以忽略不计。

如本单元能力型作业里的朗读作业评价办法就可设计如下:

优秀: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寓言故事,读出不同人物和不同句型的语气。

良好:能比较正确、流畅地朗读寓言故事,关注到不同人物和不同句型,但朗读语气不够到位。

合格:基本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寓言故事,不太能关注到不同人物和不同句型,朗读语气平淡。

待评: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寓言故事,也不能关注到不同人物和不同句型,朗读有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三层次”作业有其特点和实践操作步骤,是作业设计改革的一种有效路径。教师立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研究和实践,定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生全.优化作业设计  增强育人实效[N].中国教育报,2021-11-25(2).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23-124.

[3]赵德成.什么样的作业是好作业:作业设计新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23(6).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郭艳红

曹爱卫

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师德楷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杭州市曹爱卫名师乡村工作室、拱墅区曹爱卫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独到 研究,提出“智趣”语文教学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