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特点 学习观察

作者: 陈德兵 杨修宝

感受特点 学习观察 0

一、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蟋蟀的住宅》,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蟋”和“蟀”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注意“蟀”的笔顺。(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来,齐读课题。

生:(齐)蟋蟀的住宅。

师:我们昨天预习了课文,现

在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首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

蟋蟀   隐蔽   慎重   住址

优良   温和   挖掘   搜索

斜坡   巢穴   倾斜   隧道

骤雨   布置   简朴   扒土

耐烦   宽敞   整修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师:这些句子比较难读,谁愿意接受挑战,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句子)

生:(读)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生:(读)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生:(读)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生:(读)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生:(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生:(读)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师:同学们的预习很认真,这

些句子都读得很流利。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

(生齐读全文)

师:对于蟋蟀,城里的孩子可能不太熟悉,请大家读读这几段简短的文字,大致了解一下蟋蟀这种昆虫。(出示)

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蟋蟀,也叫“促织”“趋织”“吟蛩(qióng)”“蛐蛐儿”。

蟋蟀成虫体长0.3厘米~5厘米,大多为2厘米左右,寿命141~151天。

(生自由读记)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都知道了关于蟋蟀的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了蟋蟀的寿命很

短,它只能活140多天。

师:是的,顶多五个月。

生:我知道了蟋蟀的长度,大

多是2厘米左右。

师:不同种类的蟋蟀,体长略有不同,常见的蟋蟀一般为2厘米,你们可以比划一下2厘米有多长吗?

(生比划)

师:对了。

生:我知道了蟋蟀还有很多别名。比如:蛐蛐儿、趋织、吟蛩。

师:这些别名都突出了蟋蟀会“唱歌”这个本领。蟋蟀开始“唱歌”,就到了秋天,它在提醒妇女们赶紧织布缝衣裳呢,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促织”“趋织”。有意思吧?

生:有意思。

师:你说说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蟋蟀是一种很古老的昆虫,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了1.4亿年。

二、分辨住宅

师:蟋蟀比我们人类的历史悠久多了。尽管蟋蟀的历史这么长,但对它真正有研究的人却不多,法布尔是其中一位。有位同学读了法布尔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将蟋蟀的住宅画了下来,大家来欣赏欣赏。(出示蟋蟀住宅图)

生:老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画的住宅不对。

师:哪里不对?

生:这个住宅太小了!图的右下角有一只蟋蟀,大概2厘米长,这个洞和蟋蟀的身体比起来,大约只有4~5厘米深。而书上说:“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九寸大约是30厘米,所以我觉得隧道太短了。

师:你的脑瓜子真灵活,换算得真快!不过,书上说了,“最多九寸深”,只要比九寸短不也可以吗?

生:“最多九寸深”,是说最长的隧道有九寸,那最短的也不应该只有4~5厘米呀!至少应该有七八寸吧!如果这个洞只有4~5厘米,那它一定会继续往深挖的。

师:你这么肯定?

生:我敢肯定,因为这么浅的洞,蟋蟀住在里面一点都不安全,只有洞达到一定的深度,蟋蟀才会有安全感。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表示同意)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很会读

书!虽然书上说“最多九寸深”,但其实暗含着“最浅也不能太浅”的意思。这位同学读出来了,还能结合蟋蟀追求安全感的本能,果断下结论:这条隧道画得不对。

生:老师,我也发现这个洞画得不对,课文里说:“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而这条隧道画得一点都不光滑,蟋蟀进出肯定很不舒服。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一点我也同意。

生:我还发现了一个地方不

对:蟋蟀的住宅门口必须有草,而他画的洞口没有草。

师:有依据吗?

生:有。法布尔说:“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

师:有这么讲究吗?

生:蟋蟀是为了安全考虑,这

一丛草可以将洞口遮掩住,让别的虫子或者调皮的小孩子看不到;如果没有草掩着,别人一眼就看见,那就危险了!课文中还说“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隐藏”这个词也说明蟋蟀的洞穴是很隐蔽的、很难发现的。

师:法布尔观察到位,写得到位,你读得到位,说得也到位!

生:老师,我也发现了一点,这个洞挖的地方错了。

师:地方怎么错了?

生:书上说:“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说明蟋蟀的住宅是向阳的,跟我们人类的房子一样。上次我跟爸爸妈妈去买新房子,大家都抢着选朝南的房子,因为朝南的房子采光好、明亮、暖和,妈妈说晒衣服干得快。可是,图上画的蟋蟀的住宅却是背对太阳的,那样就会很阴暗、潮湿。

师:太棒了!蟋蟀可聪明了!那么,大家看看图,蟋蟀的住宅应该在哪边建造呢?

生:在这座斜坡的右边。

师:还有谁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条隧道倾斜的方向不对。

师:哦?具体说说。

生:书上说“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我觉得应该是往上倾斜的。因为如果向下倾斜,一旦下雨,雨水就会灌进来,把整个洞淹了,蟋蟀不就被淹死了吗?

师:那书上说“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怎么理解呢?

生:它可以往旁边弯呀!就像这样。(做手势)

(全班笑)

师:真好!这样一比划,大家就都明白了。不管怎么弯,绝对不往下弯,对吗?就算往下弯,也必须先往上走,再往下,往下了还得继续往上,对吗?

生:对!

师:我就纳闷了,直直地挖条隧道不好吗?这样七拐八拐,进进出出也不方便呀!

生:一定不能直直的!要是有个顽皮的小孩子拿一根竹签子或铁丝往里面捅,蟋蟀就没地方躲了。

师:哦,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

生:安全!

师:好聪明的蟋蟀!那么,现在你们可以画出正确的蟋蟀的住宅了吗?

生:可以!

师:那就赶紧画一画吧!

(生画。交流、展示、师生评议。)

三、概说特点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将蟋蟀的住宅准确地画了出来。下面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出示:蟋蟀的住宅               。)

生:蟋蟀的住宅很简朴。

生:蟋蟀的住宅很清洁。

生:蟋蟀的住宅很干燥。

生:蟋蟀的住宅很温暖。

生:蟋蟀的住宅很安全。

生:蟋蟀的住宅很宽敞。

生:蟋蟀的住宅很舒适。

生:蟋蟀的住宅来之不易。

师:怎么看出蟋蟀的住宅来之不易呢?

生:(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师:从选址,到挖掘,到整修,蟋蟀都耗费了自己巨大的心血,这样的住宅,真是来之不易。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几段,去感受蟋蟀住宅的安全、清洁、温暖、舒适——

生:(齐)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生:(齐)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蟋蟀?

生:这是一只勤劳的蟋蟀。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蟋蟀。

生:这是一只能吃苦的蟋蟀。

生:这是一只有恒心的蟋蟀。

生:这是一只有品位的蟋蟀。

生:这是一只懂得享受生活的蟋蟀。

师:是啊,当它在自己建造的舒适住宅的平台上,弹起琴来,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时,该有多么惬意啊!甜蜜的果实源自辛勤的劳动,我们再去感受感受这只蟋蟀的勤劳和坚韧,并向它表达我们的敬意吧!

生:(齐)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生:(齐)工作做得很快。……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生:(齐)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四、追问原因

师:读完课文我很好奇:关于蟋蟀的这些秘密,作者法布尔是怎么知道的呢?比如——(出示)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生:我觉得是作者仔细观察才发现的。

师:(板书:仔细观察)能否具体说说怎么个仔细法?结合这些秘密来说一说。

生:作者一定是扒开每一丛青草查看,最后才发现了蟋蟀的洞穴。而且他发现在背对阳光的地方,青草后面一个蟋蟀洞都没有。

师: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搜索”。

生:法布尔一定是跟踪观察了一只蟋蟀很长时间,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来吃草,吃哪里的草。

师:好一个“跟踪观察”,锁定一个目标进行观察。(板书:跟踪观察)

生:我也认为法布尔跟踪观察了一只蟋蟀,不然他怎么知道蟋蟀什么时候干活,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吃草,什么时候弹琴呢?

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法布尔不仅用眼睛观察,还用手指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