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 (四上)教学
作者: 赵昭一、追根溯源解“延安”
师:(出示一条河的图片)看图片上是什么?
生:一条河。
师:这条河以前的名字,叫
“区水”,因为水质特别清澈,后来又改名叫作“清水河”。你们现在看看这条河的水还清澈吗?
生:不清澈了。
师:在战国时期,河的两岸由于战乱,植被遭到破坏,清水河渐渐浑浊干涸,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希望母亲河能够永远绵
延流淌,给它改名叫“延河”,延河所经过的城市,就叫延州。到了隋朝时期,延州总是发生战争,为了有一个“平安吉祥”的寓
意,把延州的“州”字改成了“安”字,从此这个城市,名字就叫作
延安。
师:你听说过延安这个城市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延安是革命根据地。
师:那什么是根据地呢?
生:……
师: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战略基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我党的革命根据地延安有关,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
二、辨析文体选“方法”
师:这篇课文和普通课文的写作格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篇课文是分小节写的。
师:为什么是这种格式呢?
生:这是诗歌。
师:对,是诗歌,可第21课古诗三首也是诗歌,为什么和这篇课文不一样?
生:第21课是古诗,而这篇课文是现代诗。
师:说对了。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们有什么学习诗歌的好方法?
生:多读。
师:(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如果有不懂的内容怎么办?
生: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三、轮读课文通“语句”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
师:带有这些生字的地方都读正确了吗?(出示生字表)现在请一组同学来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
(第一小组轮流读课文)
师:你觉得你们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
师:你的要求可真高,刚开始就把课文读成这样,我觉得算不错了,做到了“正确”就很难得。请同学们自己练读一次,争取都能这样读准。
(生练读)
师:你们刚才的表现,可以用“置身事外”来形容,(板书:置身事外)就是除了把字音读准以外,对课文的内容不太关心。我这个评价,你们认同吗?
(生点头)
师:接下来,请第二组同学来读课文,对第一组同学的要求是要读“准”,对你们的要求是——要读“顺”,做到基本流利。
(第二组轮读课文)
师:你觉得你们组和第一组谁读得好?
生:我们读得好。
师:看来多读几遍就可以把课文读顺,但这种单纯的流利,也只比刚才的“置身事外”近了一点,你们这种,暂时就叫作“若即若离”吧。同学们自己练读一下,看能不能都把课文读顺。
(生练读)
师:第三组同学,你们有信心读好吗?
(第三组轮读课文)
四、运用“要素”解“疑难”
师:你们读得越来越有感觉了,这是“渐入佳境”。你们觉得在这首诗的6个小节中,哪一小节最不好懂?
生:第2小节。
师:为什么?
生:我不知道“南泥湾开荒”和“杨家岭讲话”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这就是本单元学习重点中提到的“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中的重要“事件”,只有弄清这些事件,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出示资料)
延河叮咚的流水,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道理,在本文中是指人们当年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枣园和杨家岭,都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在本文中象征党中央正确的领导方向。
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曾经特别荒凉,当时有民谣这样
唱:“南泥湾啊烂泥湾,方圆百里山连山。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八路军的三五九旅曾在这里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的开荒,是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师:当时就有歌唱到“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我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谢谢你们的善良,我们来听个真正好听的。(播放《南泥湾》歌曲)
师:事件了解了,歌也听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第四小组读课文。
(第四小组轮读课文)
师:感觉如何?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比前三组都好。
师:其他三组服气吗?
生:不服气!
师:我就知道。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课文,每组读一节,最后两节全班一起读。记住:现在,你们是一个整体,不是在比赛,而是要配合,通过合作,读出连贯的感情。
(生读课文)
五、拓展思维寻“延安”
师:很好,这种朗读,就叫“声情并茂”。课文读到现在,我终于可以问出那个关键的问题了,能猜到我想问什么吗?
(生答,略。)
师:诗中多次提到“追寻”,到底什么是“追寻”?
生:追求、寻找。
师:非常好!拆分法是我们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本课的追寻,就是追随和跟随的意思。那课文中多次提到的“追寻”,又是在追寻什么?
生:追寻信念。
生:追寻阳光。
生:追寻光明。
师:说得都对!这些合在一起,就是要追寻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具体又指什么呢?(出示资料)
有以南泥湾为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当然,还有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师:没完全读懂也没关系,
等你们长大后,自然慢慢就懂了。现在,你们只需要知道,中国的革命圣地,是延安,在那里诞生了指导中国革命方向的延安精神。
师:“像翩翩归来的燕子……”,读——(配乐)
(生自读课文)
师:其实,除了延安精神之外,还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大庆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
师:同学们,虽然你们不是那个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梅兰芳,虽然不是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在这个和平年代,当然也没有机会成为一千多年前那个“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王昌龄,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有一天,你也承担起这个时代交付给你的历史使命时,你们,也必定会有自己心中想要追寻的那个延安!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