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雄事迹
作者: 王林波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认识小英雄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王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王二小放牛郎》)
师:这首歌唱的是一个小英雄,谁听出来了?
生:这首歌唱的是小英雄王二小。
师:了解这个故事吗?能不能给大家简单讲一讲?
生:敌人让王二小带路,他
为了保护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中了埋伏,气急败坏,就用刺刀刺死了王二小。
师:多么可敬的一位小英雄啊!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个小英雄的故事,毛主席曾经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
荣”。谁知道这个英雄是谁?
生:刘胡兰。
师:在抗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小英雄,他们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大家快速浏览,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出示)
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少年队和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他们
是当时抗日儿童团的主力。
其中,最为活跃和出色的是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深入敌后,出色地完成任务。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还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生浏览资料,获取信息。)
师:读完了没有?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开展了“五不运动”。
师:具体说说看。
生:就是不给敌人带路;不
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师:这些儿童团员多么机
智,多么勇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真了不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员,一位不告诉敌人情报、不吃敌人糖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
生:雨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小英雄雨来(节选)》,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留意,在题目的后面,还加上了“节选”两个字,谁知道“节选”是什么意思?
生:《小英雄雨来》可能是一篇很长的文章,或者是一本书,课本中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是最精彩的一部分,不是所有内容,所以是节选。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想想看,要想对小英雄雨来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应该读完整的故事,就
是那本书。
师:哪个作者写的?
生:管桦写的。这篇文章下面有注释,这篇课文是管桦写的,这本书也应该是他写的。
师:是啊,读读这本书,(出示《小英雄雨来》书的封面)你会了解更多关于雨来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哪些内容想知道?
生: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
生:雨来做了什么事情?
生:雨来牺牲了没有?
师:非常好,带着问题,能够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效。
二、检查预习,了解长文特点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跟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不太一样,你看我们原来学过的课文,比如说第五单元的《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还记得吗?大概有几个页码?
生:《海上日出》有两页,《记金华的双龙洞》有3页。
师:大家课前也预习过课文了,这篇文章有几页?
生:有9页。
师:大家算一算,9页是2
页的多少倍,3页的多少倍?
师:是啊,这篇课文好长啊!这么长的课文应该不太好读。不过,这篇课文可有一个小秘密,预习的时候谁发现了?虽然课文很长,但是你想都不用想,一下子就能说出这篇文章分为几部分。谁来说说,分成了几个部分?
生:分成了六个部分。
师:这位同学预习完课文一下子就能说出课文可以分为六个部分,是因为他语文学得特别好吗?我不确定,但我知道,他的数学应该学得挺不错的。(全班学生会心地笑了)
生:课文里面都标出来了。
师:我们快速找出六个部分的标志来。
(学生找到并标出六个序号)
师:大家一下子就找到六个序号,分清楚了课文的六个部分,很好。看来,学习特别长的课文时,我们不用太紧张,有些课文用序号分出了各部分,有的用空行的方式分出了各部分。同学们,读这样的课文,要注意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大家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中提到的人物有哪些?
生:有雨来,还有他的爸爸妈妈。
生:有李大叔,还有一个女老师和乡亲们。
生:还有扁鼻子军官和其他鬼子。
生:还有铁头、三钻儿。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如果要分成两部分,应该是哪两部分?
生:一部分是敌人,一部分是好人,就是雨来、铁头、三钻儿、雨来的爸爸和妈妈、女老师、李大叔、乡亲们。
师:你刚说的好人,其实也可以分为两部分,谁来说说?
生:一部分是大人,一部分是小孩。
师:大人有——
生:妈妈、爸爸、女老师、李大叔、乡亲们。
师:小孩有——
生:雨来、铁头、三钻儿。
师:同学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在做共同的一件事,就是抗日,就是跟敌人做斗争,因为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句话,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他们心中装的那句话?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读。
(生读)
师:这一句话我们也都应该深深地记在心中,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背一背这句话。
三、引导发现,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
1.把握大意,讲述故事
师:正是因为这些人心中都有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的信念,所以才一直坚决地在跟日本鬼子做斗争。同学们,刚刚说到了这么多人,我相信最重要的人物,毫无疑问,应该是——
生:雨来。
师:大家都读了课文,我相信雨来一定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围绕雨来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浏览课文,思考。)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来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雨来怎么样?
生:雨来游泳的本领非常高超。
师:你读到哪段就有了这样的感觉?
生:(读)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师:非常好,就是这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这段话)
师:说到游泳,我想问问咱们班同学有人会吗?
生:我会游泳,会的是狗刨,其他就不会了。
生:我也会游泳,但是立浮、仰浮我不会,雨来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太厉害了!
师:雨来的游泳本领确实很高,从这里能够看出来,因为作者直接进行了描写。再往后看,还有哪段也写出了雨来游泳的本领很高?
生:(读)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师:妈妈在追他,他干的事情是跳到了河里。你估计也干过坏事吧,妈妈也追过你,你敢往河里跳吗?
生:不敢。
师:千万不敢,不会游泳的,千万不能跳,雨来游泳本领高,跳下去没事,你千万不能跳。过了一会儿,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说说看,读了这段话,你觉得雨来怎么样?
生:他游泳本领非常高。他不仅游泳很快,而且还很轻松,浮上来之后还望着妈妈笑,水平确实很高。
师:非常好,写雨来游泳本领高,既可以直接写,也可以从侧面来写,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雨来游泳本领很高,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你能不能看着课文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根据插图练习讲述)
师: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生:雨来游泳的本领很高,
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他都会。妈妈不让雨来玩水,但是雨来还是去玩了。于是,妈妈追着打他,追上雨来时,由于他身子光溜溜的没抓住,雨来跳进河里就不见了。没过一会儿,雨来出现在了远处,从水里露出小脑袋,望着妈妈笑。
师:掌声送给他,讲得特别清楚,非常好。
2.学习方法,列小标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雨来,他游泳的本领确实很高,课后第2题用五个字来概括这部分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游泳本领高。
师:原来,用小标题就可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大家发现了吗?小标题是有特点的。
生:小标题很短,字数少。
生:小标题虽然字数少,但
是讲出了这部分的主要意思。
师:是啊,短小精悍,但却能够概括大意,这就是小标题。刚刚我们说的是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去掉“雨来”两个字,就跟课后题一样了。这篇文章就是围绕雨来写的,后面我们在概括小标题的时候,就可以统一把“雨来”两个字省掉。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小标题。
生:游泳本领高。
师:其实,列小标题的方法不止一种,抓主要意思进行概括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一段话中找一句大概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作为小标题,我们来试试,再读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个短句有这样的作用?可以画出来。
生: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
师:不错,挺好的,还有吗?
生:望着妈妈笑。
师:非常好,这两句都可以。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还记得吗?
生:管桦。
师: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
管桦:著名作家、诗人,曾任北京市文联主席,老舍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师:管桦是著名的作家,他
的水平很高,他不仅把故事讲得非常清楚,而且仔细读课文,你会发现,文章的前后是很有关联的,前面的内容往往会埋下伏笔,为后文做好铺垫。大家再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你能不能发现?
(生阅读,思考。)
生:我发现前面写雨来会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游泳本领高,后面妈妈抓他时,他跳到河里,就游到远处了。
生:前面写到了他跟铁头、
三钻儿一块儿游泳,后面妈妈追他时,就正好遇到了铁头赶着牛从河沿回来,多巧啊。
师:是啊,大家发现前面的内容往往已经为后面做好了铺垫。我们在读这些特别长的文章时,一定要学会一种阅读的方法:学会返回来再看。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返回来读一读前面的内容,这样前后联系着读,你的收获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