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作者: 申玉军[摘 要]高阶思维能力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把握学段衔接、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体验、优化教学评价等路径,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3-0004-0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推动思政课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指将不同学段相对独立的思政课,打造成为相互衔接、有机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其可以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容重复、断裂和脱节等问题。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1]。
高阶思维能力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各学段思政课程相互衔接、有机融合,也使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掌握前学段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学段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体验等活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因此,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渗透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把握学段衔接,找准思维出发点
实现各学段有效衔接,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学生思维进阶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映衬的是典型的链条化思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个链节,下链节的运转以上链节为基础[2]。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是基于前学段的思维能力发展起来的,要促进学生对后学段知识的有效建构,必须有效衔接前学段知识,引导学生实现思维进阶。高中思政课教师只有了解初高中阶段思政课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才可以承前启后地教育学生、有理有据地启示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阶段的衔接,推动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思维进阶。
下面以统编高中思政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一框为例,从教材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三个方面探析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差异,以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学段的衔接。
从教材内容看,初中教材的相关内容比较浅显,高中教材内容更具广度和深度。初中教材只用一段话阐述市场经济的特点,语言简洁通俗,以感性知识为主,而高中教材用一框阐述市场经济的特点、优势、局限性以及市场体系,语言复杂、抽象,以理性知识为主。感性知识是理性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中阶段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初中阶段的知识的基础上。
从课程目标看,高中阶段所要达成的目标比初中阶段的高。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初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市场经济背后的原理不作要求;而高中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3]。初中阶段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处于识记和理解层面,属浅层学习;高中阶段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处于分析和评价层面,属深度学习。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高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进阶。中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性思维虽然有所提升,但并不成熟。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有了更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但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未能进行成熟周全的思考。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课程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创设问题情境 ,架起思维支撑点
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必须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部分高中学生并不能十分深刻地理解意识形态知识和价值观知识,高阶思维能力虽已经形成但还须提高。教师需要借助情境、案例等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和提高高阶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高中思政课教师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亲历知识的发现和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有更全面的认识,笔者基于初中教材中的小龙虾案例,创设了以下情境。
情境:
某班同学围绕当地的小龙虾市场开展社会调查,一些经济现象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小璇:“前些年小龙虾价格一直在上涨,养殖户赚了不少钱,这吸引了很多人养殖小龙虾。小龙虾养殖很快成为本地支柱产业。”
大伟:“今年小龙虾价格明显下跌,养虾收益与往年相比大幅下降,一些养殖户还亏了本。现在,不少养殖户打算不再养小龙虾。”
小明:“现在的小龙虾市场乱象滋生,一些商家售卖小龙虾时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并且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根据以上情境,设置以下问题和任务。
问题1:小龙虾价格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市场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
问题2:小龙虾市场乱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市场调节有何弊端?
问题3:你认为应该如何构建健康的小龙虾市场?如何构建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
任务:请你以小龙虾养殖户的身份设计一份企业发展策划书,助力企业发展。
本节课以小龙虾的案例创设情境,这个案例源于初中教材,学生很熟悉,不仅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回顾旧的知识。该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设置的问题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进阶,问题与问题之间层层递进,富有逻辑关系。通过小龙虾的价格波动,引出市场机制;通过小龙虾市场乱象,引出市场调节弊端;通过整治小龙虾市场乱象,引出市场体系的构建。将学科知识融入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设置富有逻辑关系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强化学生体验,抓住思维持续点
高阶思维能力产生于教学中问题的解决。若要持续实现思维进阶,让思维之花持续绽放,就要不断强化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体验。“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而非在他人支配下的活动,“体验”也一定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活动”与“体验”相伴而生。思政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学生的活动体验,如果只是满堂灌、一言堂,缺少活动体验,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思政课的乐趣,进而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积极的活动体验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探究主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问题1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解决,学生通过分析市场现象,得出市场规律,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问题3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相互合作,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主题演讲、主题辩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外,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活动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
四、优化教学评价,锚定思维落脚点
评价关乎方向,方向决定道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进程中,评价体系一体化是无法回避的内容,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解决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评价主体重教师轻学生,评价内容重知识轻素养,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等。这些问题不仅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阻碍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层的评价维度、多样的评价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评价,从而在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评价体系一体化的同时,使学生实现思维进阶。
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要使学生实现思维进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也离不开与学生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家长、同伴等,他们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反馈信息,可以成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因此,要充分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信息更全面和具体。如在本节课中,在学生展示企业发展策划书后,可以让其他学生对策划书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基于同学的评价,对自己的策划书进行反思和完善。
其次,评价维度要多层。学生的成长体现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评价也应该从这些方面进行。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三个不同层级。第一层级——知识方面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第二层级——能力方面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情况;第三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层级进行量化,综合各层级的评价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实现思维进阶。
最后,评价方式要多样。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评价不应该只关注结果,还应该关注过程,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情绪、心态、情感的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指出:“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乱象,其实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因此对于市场问题,政府不应该干涉。”这种观点显然是存在问题的,教师这时可适当追问:“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让市场发挥作用,会怎样呢?”学生通过思考能认识到,如果忽视政府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会受到影响。在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建构,高阶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高中思政课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5(4):78.
[2] 王存喜,田仁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40-4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