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证研究
作者: 韦理达
[摘 要]文章结合初中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对丰富的现状,探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分析和思考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3-0052-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深化民族文化的底蕴,必须依托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要致力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全面洞察异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引领学生探索西方文化、开阔国际视野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素材,使学生亲历东西方文化异同,汲取文化中的精神养分,进而深化其对国家的情感。这一过程不仅为国家未来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而且助力中华民族实现复兴梦。
一、初中英语教材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统计
为探究英语教材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选取了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涵盖七年级上册、下册,八年级上册、下册,以及九年级全册,以此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通过对相关内容的统计与分析,笔者发现每个年级的教材均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素材,内容涉及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维度,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融合。详细统计与分析见表1和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教材包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涉及经典故事、神话故事、名胜、中国饮食文化等方面。在教材内容配置上,七年级上册、下册分别约有10%的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到了八年级上册、下册及九年级全册,占比加大至30%及以上。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少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话形式的展现,更多的部分融入阅读文章中,旨在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的教材虽已纳入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材料,但与西方文化相关的阅读内容依然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采取更合适的教学策略,将丰富而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此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在对比和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形成更加深刻的文化理解。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有助于增强其文化意识,进一步树立其文化自信心。
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民族精神的基石,对我国稳固国际地位至关重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不仅是国际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英语课堂不仅要使学生熟悉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及学习其先进技术,而且要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初中英语教师需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教学实践中,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国家的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其中,文化意识意味着认识并鉴赏中外文化的精粹。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能够提升其品德修养,还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另外,鉴于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极为关键。初中英语教学依据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能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互动交流,又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西方文化,进而开阔其文化视野。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比和分析中西方文化,培养理解能力,并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激发爱国情感。
借英语教学之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民族智慧和精神的有效实践,能帮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增强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部分学生表现出用英语有效表达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初中英语教师需双管齐下:既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材内容多样化,着重展示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知名地标及杰出人物等,凭借地道的表达、优雅的语言及引人入胜的内容,为学生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遗憾的是,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侧重西方文化,相比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词汇还是语篇上的呈现频次都低于西方文化。这一偏重西方文化的教育导向,导致部分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未能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
二是为了增强初中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信心,部分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灌输西方文化知识,诸如圣诞节习俗和西餐礼仪等,较少介绍中华传统节日及餐桌礼节。这种教育方式造成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片面认知,被动复述信息,未能积极地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当需要用英语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甚至无话可说。
三是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经验不足。教材中包含的西方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却寥寥无几。这种不均衡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并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未充分认识到语言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仅着眼于提升学生成绩及其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有效运用英语知识以及了解我国文化的能力。这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活学活用英语,也难以使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是部分初中学生的国家身份认同感有减弱趋势。初中学生所处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所接纳的思想观念深刻影响个人发展乃至国家与民族未来命运。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西方文化以其品牌力量广泛传播,加之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迭代,来自美国等地的快餐文化正悄然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文化的多元化呈现促使观念具有多样性,但部分学生在缺少恰当指引的情况下,倾向于被动吸收外来文化而忽视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一,为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须在备课阶段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要点及难点,同时细致挖掘教材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并据此拓展与完善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需求精心筹备,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贴切、高效地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找到起与之相连的文化归属感。
第二,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部分学生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应付各类考试上。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会逐渐打击其学习积极性,造成“能看不能说”的英语学习困境。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亟须革新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及个人兴趣,灵活采用教学策略,创造适合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环境。
以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八单元的教学实例来说,该单元聚焦于“烹饪美食”。教师在讲授基础内容时,可借由阅读材料中提到的感恩节火鸡作为引子,进一步拓展至广西壮族“三月三”传统食品“五色糯米饭”的制作方法,以及该节日中相关的重要文化习俗——刘三姐山歌对唱。这样的融入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还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当教学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策划专题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或举办知识竞赛,强化学生对此类知识的掌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创造更多机会。
第三,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重视跨文化教育。初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并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既要教授英语知识,又要承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教师若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不深、观念模糊,必将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汉语基础,以便更好地领悟和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应拥有高层次的人文修养和跨文化意识。
第四,初中英语教学应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避免单一文化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化时,应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清晰辨识两者的异同。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文化认知的鸿沟。例如,在讨论圣诞节与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时,可同步介绍中国的春节与七夕节并进行对比,两者均为重要的家庭聚会、情侣庆祝节日,背后蕴含动人的故事。此外,通过多媒体等辅助工具的应用,学生能直观感受两种文化的不同韵味与交融之美。
笔者所在学校坐落于富有毛南族文化底蕴的区域,毛南语作为本地语言被广泛使用,民族特色鲜明。在重要节日和庆典中,耳熟能详的毛南族民歌《柳啷咧》总会在街头巷尾回响。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笔者创新性地将《柳啷咧》的旋律与英文歌词相融合,开展师生共同吟唱。这一举措巧妙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不仅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了本地独特的文化,还将文化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技能,而且要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英语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核心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拓展阅读、完成作业等途径丰富学习体验。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围绕主题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助力他们提升跨文化素养和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通过教学实验、组织参观讲座等,探索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确保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发展核心素养,不忘初心,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成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形成学生的格局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使学生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增韵,范姣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海外英语,2023(9):188-190,197.
[2] 陈幼华.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渗透策略[J].亚太教育,2024(2):70-72.
[3] 豆淑娟,李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英语广场,2024(3):118-121.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