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南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作者: 黄兰清
[摘 要]文章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报告为基础,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状况、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教师能力提升(专题聚焦)五个变量进行研究,探索促进南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义教监测;学生体质;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6-0027-04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突出了素质教育导向。本文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状况、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教师能力提升(专题聚焦)五个变量进行研究,根据应用监测结果,完善管理模式和促进南宁市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构建目标明确、机制健全和制度配套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为促进南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落实“健康南宁”行动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目标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本文着重从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校内课外活动、校外体育家庭作业、体质测试干预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引领体育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其个人的专业发展。围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中关于教师课堂有讲解、有示范、有指导地教授体育运动项目的诊断,南宁市教育局有效发挥改进、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围绕“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南宁市开展了体育教师身体素质和教学技能测试活动。测试内容包括广播体操展示(含中学组《舞动青春》,小学组《七彩阳光》、武术操《英雄少年》);队列队形测试;专项技能测试(含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任选其一);耐力跑等。2024年南宁市直属学校体育教师专项技能测试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同时,通过组织体育教师专项技能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优质课比赛、体育教师专项培训班、“一月一主题”教研等活动,帮助体育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体育教师的专项运动能力,培养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提升,运动机能协调发展,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二、构建大课间新模式,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结合监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状况对校内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影响,南宁市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中小学校每天安排 30 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规定,调整了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提出了“三操一品”的大课间模式,即跑操、广播操、体能操和学校品牌特色项目模式,通过比赛推动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这为在大课间开展民族体育运动创造了机会,不少学校以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为运动学校的品牌特色,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结合气候特点以及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或品牌特色体育活动,遵循全面、引导、适度、安全、因地制宜、课内外衔接、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班级为单位、以项目为抓手,巧妙设计突出本校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南宁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学校常规管理等形式,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充分等特点,展现学校文化、教师素质、学生风貌等,南宁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三、丰富课外活动内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关于校内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使用情况以及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情况数据显示,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尚未养成。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完善学生在校正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必要服务和设施设备,统筹制定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方案,指导和督促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体育节、运动会,组建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学校代表队,积极参加各项赛事。通过开设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等多种方式,面向班级开展体育赛事,丰富校际体育比赛形式,形成“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月月有比赛、人人有参与”的局面,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学生参与度,2021年南宁市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时间安排如表3所示。
南宁市通过《南宁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关于南宁 市中小学校运动项目“3126”布局工作方案》,推动各县(市、区)3个以上运动项目进行重点布局;多部门联合,举办各项体育赛事,通过四级联赛(班级、校级、学区级、市级)构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体系。安排寒暑假体育作业,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录制关于技巧和素质的练习视频指导学生练习,并要求学校督促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配合下完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夏令营、竞技比赛等活动,确保学生在校内外每天都有满1小时的体育锻炼。通过布置课后练习、实行假期训练计划等形式,保证学生校外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定期开展学业质量考查,强化学生体质健康。
四、实施体质监测工程,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南宁市结合学生体质健康的内容,加强市级直属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目标明确、机制健全和制度配套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体育与健康监测指标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如表4所示。
南宁市教育局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组建由学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提升南宁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展健康监测,实施学生体质监测“三精准”工程。以国家和南宁市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为目标,通过“三精准”路径解决南宁市直属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途径,使得学生体质健康达成国家和政府对南宁市中小学生提出的体质健康绩效考核目标,南宁中小学校学业质量考查项目如表5所示。
南宁市从测量、分析和干预方面入手,强化三个方面的精准性和效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运用智能测试设备“精准测量”
严格根据测试指标采用标准测试法,旨在实现可信的、科学的和全面的测量。要求各县区统筹组织辖区内各学校的测试、数据记录和数据报送工作,制定本辖区方案,详细讲解测试项目的正确测试方法,协调各校测试时间,安排测试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调度。测试区实行校际交叉测试(不得互测),每个测试项目至少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测试。各校在学区的指导下制定测试方案、机制架构、制度设计、考核评价标准,并配合组织好校内的统一测试,做到组织有序、步骤合理、效果明显。
(二)依托数据统计“精准分析”
精准分析的本质是体质健康测试指标间关系的显性化,旨在提高体质测试数据分析的针对性、工作性和警示性。市级和校级报告主要是向市级管理者及校长提供“率”(优秀率、良好率、不及格率、超重肥胖率)的统计数据,以便其了解全市、全校的体质健康基本状况。年级和班级报告主要向年级管理者及体育教师提供各年级和各班级学生的各项体质测试指标的百分比与均值分析、体质测试分数分析数据,可用于了解年级与班级间的差异,便于体育教师进行工作内容的调整与安排。个人报告主要向班主任、家长及学生本人提供个人体质测试报告,包括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与体质健康基本状况评估,便于班主任与家长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进行家校联动,及时跟踪与监督。
(三)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精准干预”
以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社团、课后体育锻炼以及假期体育作业五个环节为载体,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到预期效果。此外,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要告知学生各项目的测试方法,确保学生在测试中发挥其应有水平。个性化干预需作为整体性干预的补充,由体育专业人士根据各项体质测试所需的不同身体素质数据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提升方案与动作练习指导,必要时可安排专业人士针对不同运动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教学,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革新学科测试办法,夯实体育素养基础
体育测试经历实行体育考试、纳入中考范畴、确定具体分值、选定考试内容、完善考试结构和测试方法以及全面改革体育考试制度等演变、发展的过程后,南宁市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在国家颁布的政策和文件指导下全面实施,近10年体育中考工作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2015 年,南宁市首次将体育中考的成绩由30分提高到60分,在项目上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高度关注,在项目设置上加入“民族体育类”测试项目,这成为广西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项目设置的一大亮点。随着民族体育在学校的推广与普及,近3年超过40%的学生选择民族体育项目作为测试项目之一。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教学及竞赛训练,并根据实际情况融入竞赛机制,能形成独特的民族体育运动机制,加强传承推广,让中华民族文化在学校中绽放光彩。
总之,学生身心健康是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旨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引导功能,运用监测结果改进学校体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既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能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学生在中小学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将来的身体健康状况,中小学时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能为其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幸福人生作好铺垫,也能进一步降低个人和国家的医疗负担,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2007-05-24)[2023-11-1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005/t20100531_88539.html.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12-10-29)[2023-10-29].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210/t20121029_143745.html.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6-05-07)[2023-10-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05/t20160507_242345.html.
[4] 毛振明,杨多多,李海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2)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4):75-80.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