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模型在初中男子排球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 侯幸

BOPPPS模型在初中男子排球训练中的应用0

[摘 要]文章针对初中男子排球训练中存在的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不高、教练员训练方式单一、训练成果不突出等问题,提出将BOPPPS模型运用到初中男子排球训练中,通过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这几个环节,改变训练方式,重新调整训练内容、计划等,让运动员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从而提升训练效果。

[关键词]BOPPPS模型;初中男子;排球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0-0014-04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乡镇初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排球运动项目的推广。我校自组建排球队以来参加区、市级比赛屡次获奖,但均未能在市级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比赛笔者发现,我校排球队员的基本功、关键技术动作、比赛时的心理素质等与城区顶尖学校的排球队员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日常训练中,除训练时长不足外,还存在训练方式单一、教练员缺乏创新意识、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的情况,学生感觉训练枯燥乏味,这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

BOPPPS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体育教学中应用BOPPPS模型,可以改变训练方式,重新调整训练内容、计划等,让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逐渐达成默契,引起共鸣,运动员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中,从而提升训练效果。基于我校男子排球队训练中出现的队员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研究尝试将BOPPPS模型运用到日常训练中。

一、BOPPPS模型概述及相关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是加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切实达成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有效参与,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而创建的[1]。BOPPPS模型由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大环节构成。此模型重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团队协作,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国内对BOPPPS 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BOPPPS模型在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的运用研究;2.对应用BOPPPS模型后呈现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3.将BOPPPS模型与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初中排球训练中应用BOPPPS模型的研究很少,中国知网中的相关文献也很少。甘润泽的研究表明,BOPPPS模型有利于提升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竞技水平等[2]。

在体育教学中,BOPPPS模型相对于其他教学训练方式有其特殊性,其注重体现运动员的主体地位,重视提高运动员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逐渐受到国内教师的广泛好评。

二、BOPPPS模型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BOPPPS模型注重运动员的主体地位,以问题导入来激发运动员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引导运动员主动参与到训练中来。在BOPPPS模型中,运动员不是从教练员那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主动学习和思考获得新知识;教练员对运动员更多是鼓励、尊重和肯定,这种关系更和谐、融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BOPPPS模型的训练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传统教学训练不再枯燥乏味,使体育训练从 “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三、BOPPPS模型在初中男子排球训练中的应用

(一)BOPPPS模型与初中男子排球训练计划的有效融合

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将BOPPPS模型应用于训练,在基本技术训练、基本体能训练、专项素质训练等环节逐步建立属于个人的训练计划,具体见表1。

(二)BOPPPS模型在初中男子排球训练中的有效渗透

本文以我校男子排球队训练计划为例,对BOPPPS模型在男子排球队日常训练中的应用进行阐释。我校在男子排球队日常训练中应用BOPPPS模型,注重学生的参与式学习,结合评价量表进行训练。排球队的男生都是从各年级中选拔出来的,在小学阶段这些男生也长期受到体育教师的影响,对排球运动的喜爱根深蒂固,有一定的心理和技术基础。到了初中阶段,这些男生的身体素质往往会变得更好,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兴趣更浓,接受能力也更强。

1.导入(B)

导入对一节训练课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训练应有的状态,那么积极有效的训练导入能够提高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情境演示法、游戏法、利用多媒体呈现等。

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训练开始前,传统的方法多以检查、固定学生垫球的手型开始,而BOPPPS模型更注重训练课的导入。教练员可在训练开始前组织一次有趣的垫球比赛,不在乎技术动作,而是要提高运动员对排球的兴趣。教练员将运动员安排到场地的各个规定区域,两人一组进行对垫球比赛,并记录各组完成的垫球数量。教练员在一旁鼓励、引导运动员,通过活跃现场气氛让运动员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开始本次训练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又如,在排球拦网技术训练前,教练员可组织运动员在班级集中观看专业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学习单人拦网和双人拦网技术。教练员通过视频回放、暂停关键镜头、找寻关键技术动作、放大细节图片等方式,让运动员在训练前掌握拦网技术的动作要领,从而避免教练员反复说教而运动员却无法理解动作要领的尴尬。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建立准确的动作概念。

2.目标(O)

训练目标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进行训练活动的最终导向。教练员要时刻提醒运动员以训练目标为导向,让他们明白在训练中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多数运动员在训练中只知道完成教练员安排的训练任务,把完成任务当作自己训练的最终目标。这种想法久而久之只会使自己成为训练机器,并不能有效改善自身的不足,无法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训练前,运动员制订符合自身能力的短期目标至关重要。如在进行排球扣球训练前,运动员可根据自己在场上的位置、身体素质等设定相应的目标。具体目标可分为:主攻、副攻本次训练课至少要完成30次扣球,且命中率保持80%左右,质量要高;二传、自由人等至少要完成20次扣球,命中率在70%左右,力量要大等。清晰的目标可有效提高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进步意识,让运动员通过不断练习、反思、改进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达到自己制订的目标。

3.前测(P)

前测的重要性在于它便于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方式,从而完成训练目标。

如在排球垫球训练前,教练员通过对所有运动员进行1分钟双人对垫测试,了解运动员的垫球技术及垫球的成功率,以便将运动员进行交叉分组,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量。教练员在说明测试方式的同时,发放训练评价表(见表2),供运动员两人一组互评。

前测结果显示,能达到优秀等级的运动员约占四分之一,能达到良好等级的运动员约占二分之一,能达到合格等级的运动员约占四分之一,有待提升的运动员较少,说明能进入我校排球队的运动员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基本功扎实的运动员并不多。他们时常会出现垫球手型改变、对球下落时机把握不准以及对击球位置选择不正确等问题。通过前测,运动员对自身的能力有所了解,为后期训练目标的设定提供了参考。

4.参与式学习(P)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型的重点模块。传统教学多以教练员讲授、运动员学练为主,运动员缺乏主动性。这样长期的被动练习,运动员只会感觉越来越枯燥乏味。要想改变此种现象,需要让教练员成为引导者,在训练中不断调整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兴趣,使运动员成为训练的主体。

如在进行两人传球、扣球组合练习时,传统训练只是教练员传球、运动员扣球,教练员告知运动员错误的地方,运动员反复学练进行纠正。参与式学习重视培养运动员的主体意识,教练员以引导为主。当运动员第一次尝试扣球却未扣到球时,教练员会适时提醒运动员思考此次扣球为什么会失败,没扣到球的原因是什么,引导运动员通过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时运动员大多会说起跳时机不对、未跟传球队员配合好等原因。教练员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可以选择其他击球时机,手臂是否顺势后引,手击球的部位是否正确等问题。然后让运动员在反复练习中逐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扣球姿势,判断好球的落点,把握好扣球时机和控制好击球点。

5.后测(P)

后测相当于传统教学中教练员的最后点评,但又和这种点评有所不同。它是通过课后的检测与课前的检测进行对比,让运动员明白自己在训练中对运动技能掌握了多少,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如在一个月的训练结束后,教练员对所有运动员再进行一次1分钟双人对垫的测试,运动员两人一组,分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垫球技术动作更加标准,双人连续垫球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脚步的移动有明显改变。在对所有运动员进行的发球测试结果显示,运动员10次发球可过9至10次,发球命中率几乎达到100%,较训练开始前有显著提升,运动员对于击球时机和击球点的把握能力明显提高。在对所有运动员进行的扣球测试结果显示,运动员扣球的成功率有明显提高,训练后测试10次最多可过7~8次。对所有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后测结果均显示,BOPPPS模型在训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运动员各项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6.总结(S)

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后的教练员总结点评有所不同,BOPPPS模型倡导的是运动员自我评价分析,教练员则是起表扬、鼓励和引导作用。

排球的训练包括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多种专项技术,训练过程教练员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式进行融合教学。BOPPPS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运动员训练后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如在扣球训练课结束后,教练员组织优秀运动员展示,请部分运动员对动作作评价分析,教练员在运动员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引导运动员积极思考,找到扣球训练时应注意的关键点:起跳时机、判断球的落点、击球的部位等。教练员的引领和运动员的主动学练有效融合,促使训练效果逐渐提高。可见,BOPPPS模型在初中男子排球训练中能有效调动教练员的教学积极性和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初中男子排球训练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BOPPPS模型注重运动员训练的参与性,充分体现了运动员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型以目标为引导,通过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练员说教、运动员闷头练”的方式。BOPPPS模型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中的巧用,为初中男子排球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5-28.

[2]  甘润泽.BOPPPS模型在青少年排球基础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 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