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评”一致性探究
作者: 王向丽
[摘 要]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写作课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评在写作教学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整体育人观念。写作课中的“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写作教学目标和写作话题,“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灵活运用活动,“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实际效果的作用。教师在写作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因此,要落实写作课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关键在于保证教学目标的正确指引,教学活动的充分展开,课堂评价的全程跟进,三者融为一体,评价贯穿始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评”一致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0-0050-03
英语写作是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整合多种渠道输入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初中英语写作课中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与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发展尤为重要。在写作课中,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写作话题与方式以及如何构建评价体系?现结合教学实例阐述相关实践、探究与策略。
一、教师确定写作课教学目标的策略
写作课教学目标的确定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迁移中创新。
通过教师的多次尝试与修改,结合对所学教材内容和所教学生情况的分析,最终确定写作课教学目标主要可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下面以端午节情景剧写作课为例,说明如何确定写作课教学目标。
基于人教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2b文章中对端午节的初步介绍,运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中所学的讲故事的方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端午节的习俗,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确定写作课教学目标要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在写作课上,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能够获取与梳理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的主要信息,概括与整合所获信息(包括有关屈原的历史典故、祭奠活动、特色美食等)。
2.应用实践:能够内化与运用所学的讲故事的方法,创编端午节英语情景剧。
3.迁移创新:能够批判与评价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故事与人物,对故事中体现的精神进行辩证思考,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尤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
创编英语情景剧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写作训练方式。它既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又能推动学生适当发挥、迁移创新,还能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编英语情景剧剧本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正确,学生反复查阅历史书籍或请教历史教师,精益求精;为了实现对英语单词的规范使用,学生争得面红耳赤;为了明确部分剧情写作的详与略,学生无数次修改剧本内容,最后得到小组成员的多数支持而最终定稿。查阅与争论、请教与修改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
二、教师选择写作话题与方式的策略
首先,英语写作话题的确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语言运用能力,采取课内单元话题内容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的形式确定写作话题。例如,教学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单元话题内容(志愿者活动)时可结合学雷锋月的实际,在复习单元话题有关知识点、常用句型之后,创设真实情境,联系自身的所学、所思、所想进行写作训练。另一种情况是学期末引导学生整合整册教材内容,自主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确定有意义的写作话题并进行写作训练,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写作目的。
其次,采取课上写作与课下创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训练。学生课下创编课本剧或情景剧的主题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引领,不仅复习了教材知识,而且在真实情境的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对新时代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具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临近端午节时,教师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教师可给学生布置写作题目:请用英语编写有关端午节的故事,讲好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
基于学习人教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2b的文章后学生对端午节已有初步了解,结合端午节即将到来的现实,让学生自愿报名成立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了解更详细的端午节风俗。接着,由学生整合所搜集的资料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创编并优化英语情景剧剧本——Dragon Boat Festival。为了精益求精,学生还展开自编剧本内容大比拼,通过比拼选优,将最佳剧本进行演绎,然后以分角色表演情景剧的形式讲述中国传统节日,培养爱国情怀。在创编过程中,从剧本、表演到拍摄和剪辑将英语、历史、音乐、摄影以及手工制作等跨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学生创编的情景剧内容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时间线索。
课前内容是学生以讲桌上的粽叶为话题自由交谈,从而导出新课的主题——端午节。
课中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回顾楚国诗人屈原投江的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采用古装情景剧演出的形式展现。
[设计意图与效果]通过情景剧演出的形式展现楚国诗人屈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其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把英语情景剧剧本的内容用于所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树立了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同时,学生为了生动地展示屈原的伟大形象,在演出前多次查阅了《史记》《离骚》等书籍以及观看了纪录片《屈原》,不断揣摩屈原的内心活动,最终参演学生的表情、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各方面的表现令观众感同身受。在演出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未提到的历史知识和艺术表演知识。
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吃粽子,以及教学生包粽子。
[设计意图与效果]这一部分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而且教学生如何包粽子。这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展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的理念,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后部分主要是评价本次情景剧的创编活动与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在情景剧中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坚定了文化自信,培养了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在整个情景剧剧本写作与表演过程中,评价表贯穿始终(见表1)。
这些拓展学习与运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理解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获取与梳理情景剧所需要的有关历史故事内容;让学生明白根据剧本的需要如何整合与构思剧情;培养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与运用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剧本与表演全部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写出活动心得体会与反思,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互评、点评剧本与表演的优缺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参演的兴趣。
三、教师构建写作课评价体系的策略
在确定了写作课教学目标和写作话题与方式之后,结合学生学情,教师制定了一系列侧重学生写作过程、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评价标准,开展了多维度、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并引导学生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从而真正落实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发展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基于写作话题,设计了具体的评价内容,尽可能地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评价模式真正从以往的“教师说、教师评”向“学生说、学生评、教师评”转变。在设计评价内容时,教师以写作话题为核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选择了适当的方式开展评价活动。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单元写作课训练中,教师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中的主题群“做人与做事”,运用所学形容词比较级的知识,创设了如下真实语境:请同桌两人站在全体同学面前,分别从外貌、性格特点、饮食习惯以及交友观等方面说说各自的异同点。展示Free talk的话题后,学生顿时跃跃欲试。按照写作课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写前环节,在Free talk前让学生齐读有关Free talk环节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同桌两人上台自由交谈,其他同学倾听并纠错。根据评价内容和标准,给出相应的评价。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复习已学过的词汇和知识点,同时针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点拨讲解。其次是写中环节,在写作过程中展示自评表,便于学生自查和纠错。通过写中自评表的展示,有效地引导学生杜绝在写作中犯错或遗漏要点,起到了以评促写的引领作用。在写后环节中,小组内选出最佳作文并公开展示,且由作者本人朗读,其他同学结合互评表看、听并纠错,教师解答疑惑。
在写前、写中、写后三个环节中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真正使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秉持即时反馈、自主评价、创新评价等原则,使教师与学生的“评”反作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实现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评”一致性。
综上,由课内仿写到课外创编,由单元话题写作训练到开放型写作训练,由整合单元作文训练到整合整册教材作文训练,评价活动贯穿始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教定评,从而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写作思路更开阔、反馈更及时。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教师应进一步学习新课标的相关理念,加大研究力度,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多归纳,及时进行听、评课反思;进一步优化评价量表,针对学情和写作话题制定更科学、更翔实的评价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会会.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4(4):15-18,23.
[3] 崔志秀.基于主题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尝试[J].教育界,2022(12):86-88.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