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写作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形成性评价路径
作者: 赖中平
[摘 要]新高考写作命题明确考查考生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能力和关键能力,体现了贯彻课标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考衔接、学科融合、以文育人和情境化考查的教学评价改革宗旨,作为终结性评价手段,对高中单元整体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反拨影响较大。文章探讨了形成性评价有效路径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促进学生写作素养提升的依据,提出了对有效路径的思考并分享了实操案例。
[关键词]写作素养;单元整体教学;形成性评价;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0-0063-04
英语写作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Ⅱ卷写作部分的命题体现了指向写作素养的鲜明导向。第一节的应用文体裁是告知邮件。题目要求考生给英国好友写一封邮件,分享在公园上的一节美术课,包括作品内容和感想。第二节读后续写的阅读部分围绕作者在欧洲城市维也纳出行途中与出租车司机就车费支付问题的协商来展开,要求考生对故事后续如何兑现承诺、支付车费进行续写。
写作部分的命题体现出以下导向:贯彻新课标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考衔接,适配学情教情;强调学科融合,突出跨文化理念;坚持以文化人,培育正确三观;改进情景化命题,推进情境化教学。试题评析具体论述详见笔者拙作《高考英语试题评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高考作为终结性评价手段,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评价应聚焦并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1]。因此,要帮助考生提升写作素养,需要回归到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托形成性评价路径的保障,才能实现帮助学生提升读写素养、写出高质量作品的愿景。
一、形成性评价的中外学理观照
21世纪以来,国际语言学界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理论成果丰硕。Wiliam提出一个精确、全面的定义,若教师、学生或其同伴引出、解释和运用关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证据,以做出关于下一步教学决策,而这种决策比缺乏证据时做出的决策可能更好或更可靠,那么这种评价就在形成性地运行[2]。这个定义倾向于关注形成性评价的服务功能,为我国学界所普遍接受。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收集证据,用于判断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此确定如何改进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反馈调节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多次闭环反馈调整,才能实现形成性评价对教与学的改进和推动。
British Council发起的评价改革行动组一直致力于Af L(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理论研究在中国的推广。行动组认为学习评价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成为会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并在离开学校后能够会自信地继续终身学习。学习评价也被称为形成性评价,即通过收集与解释证据供教师和学生使用。这是一个教师利用评价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利用评价信息调整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评价强调进步和成就而不是失败,鼓励学习并引发动机。
国内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鲁子问指出,形成性评价是在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以发现学习成效和学生发展状态,确定下一步学习的起始水平[3]。邹为诚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来及时改进教学的评价过程。此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显性和隐性的变化,注重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及时、动态的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骆文淑和杨志明指出,形成性评价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开展丰富的测评活动,及时了解学情,并充分利用评价信息为教和学提供反馈,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价值目标服务,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促成形成性评价有效实施的关键。只有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关注,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才可称之为形成性评价。
基于以上文献综述,笔者认为单元形成性评价指贯穿一个单元始终的形成性评价活动。单元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和学的进步。评价主体是学生、同伴、教师。评价内容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评价方式有课堂观察、作业检查、问卷调查、自评/互评、访谈、日常测验等。实施时间从教学过程中开始到单元课时结束。评价结果适用于帮助学生对照自身是否实现学习目标,明确自身的缺点进而及时改进。
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将评价的重心放在教学过程上,直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较为及时的反馈,师生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教和学在不断地反馈、修正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提升写作素养的单元形成性评价路径
为了提供单元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路径,在此分享一项经过实践应用和评选推广的教学成果1(成果名称见本页页脚)。该项成果为了改变部分高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缺乏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和校本课程实施抓手的现状,通过课题引领、实证研究、实践应用和成果推广,在十多所学校近万名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为例,介绍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聚焦写作的形成性评价活动设计。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的学习内容是通过了解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的成就和普通人改善健康状况的运动故事,找到运动解决健康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健康生活的价值观。
(一)确定单元写作目标,明确素养指向
写作目标的分享指向告诉学生“要去哪里”。教师可基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其主题意义的分析,借鉴“逆向设计”以始为终的教学理论,以单元学习的输出端任务为起点创设写作情境。单元写作素养目标可制定为:在单元学习结束前,能够写出并分享自己的关于健康的故事,为“班级健康书”增添有特色的一页。要求写出故事的过程、心理的变化和对健康生活的感悟。完成学习目标的重点是梳理和运用本单元关于运动与健康的核心词汇和重要表达方式,难点是文章的结构安排和主题意义的升华。写作素养的提升表现为通过书写自己的健康故事,表达珍惜和追求健康生活的价值观取向。
与传统教学的“目标→活动→评价”设计流程不同,“逆向设计”把学习过程评价工具的设计放在学习活动设计前。其理论来源是由美国学者 Wiggins 和McTighe提出的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模型。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预期的学习成果;其次,考虑证明学生取得预期学习成果的证据,即设计评价工具;最后,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逆向设计要求教师先研究确定课程内容,分析学生需求,从而确定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评价方式,确定评价标准;最后选定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方式,设计出整体、连贯、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设计语言知识评价活动,完成基础表达
对语言知识的评价能确保学生知道“怎么到哪里”。根据“健康故事”的单元写作目标需求,教师可以设计目标词汇的语音学习和词汇学习评价活动。
1.目标词汇的语音学习评价活动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新词汇数量都较多,单词的学习、记忆和运用对部分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拼读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较大。大量研究表明,拼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素养的均衡发展对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尤为重要,拼读则是学生有效阅读和写作的必要条件。学生学习拼读、阅读与写作的过程是学会关联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理解并产出书面语言的过程,共享的元语言意识包括音素意识、语素意识及正字法意识(见图1)。这三者之间具有天然的高度关联性,因此建议教师应采用拼读、阅读和写作均衡发展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5]。
笔者采取在单元词汇预习课中集中识词的拼读评价方式,对单元写作核心目标词汇进行难度分解学习、拼读和记忆。
2. 目标词汇的收集、记忆、评价活动
一是构建主题词汇语义网。在单元听说课、读思课、读写课等不同课型的输入和输出活动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构建和完善“运动”“健康”“心态”三个子主题的单词、词块、句式语义网,见表1。
二是搭建句式的语言支架。阅读与写作的认知过程具有相似性,共享多个维度的知识,是互惠的过程,英语教学可以在读写任务上实现关联。在单元的语篇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展示→赏析→仿写”的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表达。启发问题为:What are the useful sentences to expres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ext? How about the good sentenc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How can we describe our feelings when having difficulties? What other expressions can we use? 通过读写共构的语言知识学习与评价活动,改变部分阅读课重输入、轻输出的现状。
(三)设计语篇知识评价活动,构建写作框架
写作框架的构建帮助学生了解“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想要获得健康故事的语篇结构逻辑,需要借助本单元的语篇知识。在阅读整个单元的两个语篇,即两个体育明星(郎平和迈克尔·乔丹)和一个普通人Kayla健康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链来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故事的框架:What are their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How can they solve them? 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ir success? 通过倾听、观察、启发、纠正、补充、板书和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出一个关于运动与健康的故事语篇的正确结构。
(四)设计文化意识评价活动,升华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的评价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去那里”。通过提问What does Langping/Michael Jordan/Kayla think of her/his failure and success? How did they feel after they solved their problems?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Why should we be positive even when having difficulties? 引导学生通过读后反思、讨论、表达和归纳,正确理解语篇传递的意义,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补充学生的答案和读抄句子的评价方式,外化对语篇的主题意义探究,内化对东西方文化共同点的理解。
(五)设计学习效果评价活动,促进自主学习
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反思“我们靠近、到达目的地了吗”。除了动态的观察、互动、提问、追问、讨论等形成性评价形式,教师还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形式、工具和量表,秉持多元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