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章起始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作者: 顾静雯
[ 摘 要 ]当前的数学教学,以课时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单元整体教学所取代,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应用在章起始课教学中,不仅能揭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质,构建知识脉络,完善认知体系.研究者以“因式分解”的章起始课教学为例,具体从教学目标的设定、预期目标成效与评价标准、教学实施过程与几点感悟等方面展开分析与思考.
[ 关键词 ]单元整体;章起始课;因式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应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1] .欲将此理念贯彻实施,必须妥善处理单元与课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章起始课教学中,更应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通过章起始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设定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可深度融合课时目标与单元整体目标.探究“因式分解”通常遵循“概念理解—方法掌握—实际应用”的步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类比因数分解,了解因式分解;②通过式子的逆变形,感知互逆关系;③提炼通性通法,揭露数学思想的重要性;④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⑤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分析与思考问题,感知数学归纳、类比思想的重要性,提升交流能力与观察力.
预期目标成效与评价标准
1.明确衡量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需考虑借助什么标准来衡量与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关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的衡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关于目标①,主要依据学生对因式分解必要性的认识、对因式分解定义的理解以及辨析能力等进行评估;关于目标②,将整式乘法变形为因式分解,且可用整式乘法进行验证;关于目标③,关注学生对因式分解法各个步骤的掌握情况,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快速甄别用完全平方公式或平方差公式分解多项式的方法;关于目标④,主要从知识结构的梳理方面进行分析;关于目标⑤,需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应用情况.
2.确定评价标准
关于评价标准的提取,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特点,可从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三个方面着手 [2] .
诊断性评价:通过课前测验来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为揭示新知奠定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陈述、自我评价等表现,提供客观且公正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通过比较“分解质因数”,结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深入探索.教师观察学生的探索过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如图1,结合学生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情况,学生需自主客观填写评价,教师基于此给出总结性评价.
环节5 拓展延伸.
练习3 已知2m2+3m-k为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后有因式m+3,那么另一个因式和k值具体是多少?
设计意图 环节 4 由浅入深地提出几道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因式分解,充分认识因式分解的实际应用价值;环节 5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架构,巩固知识概念,并促进学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4.提炼知识结构
环节6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想方法等整理成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教学过程,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因式分解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领悟基础研究方法,并构建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 (见图 2),以进一步精进思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几点感悟
1.重视章起始课教学,完善认知结构
章起始课是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建立章节知识框架的基础,也是统领整个单元教学的关键.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育界日益重视在单元整体视域下开展章起始课的教学工作.这一趋势的主要成因包括:①章起始课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对章节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②章起始课具备统领和引导的功能,这有助于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然而,部分教师认为章起始课的内容较为浅显,且在高考中鲜少触及,因此他们倾向于在章起始课上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常常采取一种“快餐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此类课程.他们未意识到,章起始课宛如大厦之基,唯有基础坚实,大厦方能历经岁月而 岿 然不动 . 在本节课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及知识的层级关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以生为本”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
新课标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论什么课型的教学,都需要将“以生为本”理念放在首位,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章起始课教学,需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扣此区设计教学活动与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问题都是教师根据学情精心设计的,旨在为学生提供探索和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3.建立知识结构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
灵活处理知识内部纵、横联系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从横向来说,即从系统结构上把握教学方向;从纵向来分析,即从知识节点与深度上设计教学活动 [3]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从整体知识视角出发,发现并提出问题,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强调数学内容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课前测验、类比分析和知识应用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本质和逻辑结构,进而从宏观角度认识这一概念.学生通过回顾、类比旧知识,构建新知识,不仅完善了认知结构,形成了思维导图,还提升了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必须改变教学中的传统方法,如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转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在单元整体视域下设计章起始课教学是值得研究的,这对于完善知识体系和提升学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严艳 . 单元整体教学中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以“分式”单元起始课为 例 [J]. 中 学 数 学 教 学 参 考 ,2020(20): 25 - 27.
[3]何丽华 . 以研究的视角架构单元起始课教学:“三角形”章起始课教学设计 [J]. 中国数学教育,2020(9):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