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兴东
[ 摘 要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主动学习与创新,“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可助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文章从概念的界定出发,具体谈谈该教学模式的作用,并以“圆”的教学为例,从“精准制定课堂目标,精准布置预习作业,精准掌握预习情况,精准答疑解惑,课堂精准演练”等方面阐释“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 关键词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预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唤醒、激趣、启思、提效.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概念界定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安排的任务进行精准预习,以激活思维,驱动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通过有效互动与合作,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该理念的核心是“精准”二字,精准引导、精准释疑、精准演练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
该模式是教育发展的体现,它吸取了国内外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彰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以“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解决问题—学生吸收有效信息”的模式运转.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作用
(一) 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内容
预习的重要性大家都懂,但真正落实到位的不多.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完全无视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部分教师也很少去检查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到位,导致预习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的任务.有些学生象征性地将教材大致浏览一遍,根本就没有达到预习应有的效果.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着重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将预习内容罗列出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明确的认识,了解自身知识的薄弱点,为课堂学习夯实知识基础,也为提高学习效率做好铺垫.
(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些学生存在依赖教师的行为,他们认为将要学习的知识、方法等,教师课堂上都会讲,没有预习的必要.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不仅没有发现预习的必要性,还有着思维惰性,缺乏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是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实施的教学形式,着重强调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它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想方设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 促使学生发现知识重难点
预习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能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其在课堂着重听讲与思考,更好地突破思维障碍,建构新知体系.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根据预习情况判断)的基础上,可有针对性地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提高教学效率.
(四) 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授课时,应时刻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则将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预习的成效、存在的疑惑、提出的观点等都是教师的关注点.同时,学生的自主预习还能提升动手、动脑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具体措施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教师制定目标,学生自主预习,师生合作释疑,生生合作演练,变式训练提升 (见图1).整个过程不仅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彰显出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与灵活性.
(一) 精准制定课堂目标
此环节是“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基础,也是践行这一理念关键性的一步.教师在课前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根据学情、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切忌根据教师的“教”来制定目标,同时,目标应细致、明确,具有可探索性、可对比性与可理解性等特点.
如“圆”的教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一个大致了解,再结合教情与考情来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规画圆,并通过画圆获得圆的定义与符号表示法;
2.能说出圆半径及圆心的具体作用,理解等圆、同心圆的概念;
3. 知道弦、弧、等弧的概念,理解直径和弦的关系,明确优弧与劣弧的表示方法;
4.理解并会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5.能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这个教学目标是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圆这部分知识重点与难点而制定的,目标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需掌握的知识重点与难点等都明确地表述出来,学生只要根据这个目标来进行预习,学习就完成了大半.
(二) 精准布置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是学生预习的方向.初中学业负担较重,要想将预习落到实处,需要花费一番工夫.为了让学生能取得一定的预习效果,教师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应多花点时间与精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将学生的预习作业安排在课前和课外进行.
1.课前预习
从心理学出发,惰性是每个学生固有的特征,学生的成长就是不断克服惰性的过程.同样,预习需要学生克服的困难较多,学生探索自己认知领域之外的知识时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此时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将预习内容放在课前进行,学生因为能够支配的时间有限,而教师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通过阅读教材或解决问题来提高预习效率.
2.课外预习
这是预习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教师在一节课结束时,将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布置课外预习作业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也可通过讲义的发放,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预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尽可能利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可深化学生信息收集的宽度与深度.
(三) 精准掌握预习情况
学生自主预习后,教师需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简而言之,学生的预习成效是教师精准把握学情,预设与调整教学方案的前提.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批阅与整理,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效,也可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授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课前预设与学生的实际预习成效,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形成的疑惑展示出来,并将这些内容作为课堂讨论与交流的核心.
根据学生对“圆”一课的预习,教师从学生的预习成果中获得如下信息:①学生能自主画圆,对于圆的直径、半径、弦等基础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②圆的概念模糊,有几个学生搞不清楚圆究竟是整个面还是曲线;③学生对于半径、圆心的作用不甚明朗;④学生虽然能准确表示优弧和劣弧,却不理解等弧的意思;⑤虽然能判断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却不会应用这个知识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一旦掌握了学生的预习成效后,课堂教学则有了明确的方向.“对症下药”实施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远远大于毫无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实施“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核心.
(四) 精准答疑解惑
“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理念下的课内精讲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只需做好方向的把控与引导工作.课内精讲一般分为信息组织与信息处理两个阶段.
1.信息组织阶段
信息组织是指收集学生在预习环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困惑等.教师将这些信息罗列出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与展示,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此过程,学生常不由自主地进入合作交流状态.
2.信息处理阶段
信息处理是指师生通过互动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经过交流形成科学的结论,如概念、定理或公式等.其中,教材中的例题一般放在“课堂精准演练”环节进行阅读,但教师需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期待与热情.
如对“圆的定义”的答疑解惑.对于圆的定义,教材给出了明确的结论,但究竟什么是圆呢?学生即使能完整地背诵出定义,也无法说清楚圆的内涵与外延.为此,师生呈现出如下沟通过程:
师:什么是圆?(学生将教材定义复述一遍,过程略)
师(追问):很好!那么圆究竟是平面还是曲线呢?
这个问题让学生出现了分歧,
教师则要求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阐述自己的理由.经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索,学生终于明确了圆的本质为封闭的曲线.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圆的概念,教师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如“半圆包括半径吗?”一环接一环的问题让学生思潮涌动,教学成效显著.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信息组织与信息处理环节非常重要,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每一个问题都恰到好处地落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
(五) 课堂精准演练
此环节为“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精准演练中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解题能力.
这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一个环节,属于教学的核心阶段.课堂精准演练主要由教师提出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探索、练习等活动完成目标.至于演练内容的确定,既可以是预习的自主解答,又可以是对学生所产生疑惑的交流,还可以是巩固练习等.
精准演练的实施与其他环节属于互相融合、渗透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紧扣课堂核心问题进行探索,学生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此过程中的示范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模仿、讨论、创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触类旁通的解题能力.
精准练习在精准释疑之后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所呈现的习题进行改编、整合,形成变式训练等,让学生在演练中精准获取核心信息,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然而,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是活跃、具有生命力的,教师再精确的预设都有可能出现“意外”.一个成熟、优秀的教师应利用好这些“意外”资源,让它成为课堂精准演练的素材,在顺应学生思维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关注的教学方法.在精准预习的基础上,师生、生生的密切合作是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