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科大概念视角,高中政治教学新转向的研究
作者: 杨彩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从学术角度来看,学科大概念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精准把握并有效运用学科大概念,以此为核心来整合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基于对大概念的理解和迁移,逻辑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并理解教学情境,从而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利用学科大概念来规划模块、单元及课时的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一、构建大概念的知识框架
对于教材的把握,教师应从模块层面出发,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大概念。构建时,知识与能力的体现至关重要。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法治国家建设”为主旨,借由“党的领导力”“人民主权原则”和“依法治国战略”三个单元详细论述,旨在加深学生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法治体系的政治认同感,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通过尊法学法用法,学生的法治意识将得到培养。基于此,笔者为必修3设定了大概念,旨在让学生不仅掌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核心知识,还能将其与学科素养,如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等相融合,展现出情境迁移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必修3的内容,要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比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其差异性。
二、整合单元的内容转向
教材内容虽然板块清晰,但是各个板块之间都有着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整合单元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如,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在内容整合中,我让学生本着“是什么”“怎么办”“怎么样”的关系进行认知,整合内容。在这一单元,第七课其实就是讲“是什么”,整合的时候,就把这个板块的内容与中国当下的国情进行有机整合。这样的整合能给予学生清晰的思路,让学生既能掌握核心观点,又能知道单元的大概念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教材讲教材,要能根据当下的国情,进行有效的补充。借助于单元整合,就能有效地构建单元的框架,有效地把学生储备的知识进行串联,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整体把握所学内容。
三、情境创设的转向
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精选并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以便带领学生全面把握学科精髓。通过构建贴近生活的场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增强其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评估,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推动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该教学方式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构建全面的学科素养框架。当然,在教学中进行情境选择时,教师要能针对教材内容有效地确定模块中的大概念。例如,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主题是人民当家作主,而第三单元是依法治国。细挖教材内容,就能很快地明白前两个单元的内容就是对第三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推进。在构建情境时,教师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讨共性与不同点,并补充必修3的大概念框架。在大概念视域下,有效落实新课标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在大概念视域下,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事实性的教材知识和材料情境,而是鼓励他们深入探索政治学科的思想与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科的深层含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为政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