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对策探究

作者: 梅冬华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新课改的方向,丰富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素材,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对此,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劳动教育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融合。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强化劳动教育要素的融入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出劳动教育的融合效能,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整合教学资源,对于其中所渗透的劳动教育元素进行充分整合和优化利用,以此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把握其中的劳动教育价值。

例如,在教学经济与社会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必要源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劳动教育元素的有效整合,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引导,在充分崇尚和尊重劳动的过程中具备劳动意识和认知,并且在整体层面更深入挖掘马克思关于劳动观的相关理论和内涵,有效强化自身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从而为高中思政课与劳动教育充分融合、发挥合力作用提供必要支持。教师要把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整合和优化利用,同时把控好对应的渗透时机,进而在整合和挖掘劳动教育元素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此体现出应有的劳动教育渗透效果。

二、打造多元化思政课堂,强化学生劳动力

在高中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可以更充分地感受到劳动教育的深远意义和根本价值。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相关案例的有效指引,充分明确个人收入分配和所体现出的劳动成果的对应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深入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个人收入分配完善机制和劳动生产率的各项内容。

三、加强社会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会劳动实践和校园劳动,让学生充分掌握劳动技能,充分领会对应的思政劳动理论和相关知识,进而通过劳动实践的有效强化,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在劳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形式,更充分地感受劳动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当然,教师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更有效地开展相关活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并且把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延伸到校园、社区以及相关公益活动之中,让学生更充分体会到公益活动以及相关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实践中所蕴含的吃苦耐劳品质和奋斗不止的精神。这样可以确保思政理论知识和劳动内涵上升到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的强化和培养之中,使其心灵得以动态调整和有效平衡。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劳动技能、强化劳动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四、结束语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其在课堂教学环节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