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作者: 刘丽波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图导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大部分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而涉及地形、地势、世界地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针对性。将以图导学模式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以图导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启发学生思维,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效的地理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化地认识地理现象,还能够推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所以,以图导学模式的引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以图导学模式与地理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清地理知识,促使学生深度掌握知识,让学生成为教学核心,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运用以图导学模式
1.以图导学,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可以调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图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根据现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合理设计与组织教学环节,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时,教师要先明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全球海陆面积以及分布的特点,陆地、岛屿、洲、洋的地理概念,引导学生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其突出的特征。通过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地理图像。导入教学中,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或者多媒体播放与大陆、岛屿、海洋等相关的视频、图片等,以展示地球的不同形态。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它们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图像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陆地与海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利用图片,优化地理课堂导入环节。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借助符合地理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的图片,能够提升导入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导入环节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和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时,教师就可以用图像进行课堂导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认识和掌握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以及民族分布特点。教师在进行导入时可以先展示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然后展示有关民族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总结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总体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以上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推动教师优化地理课堂导入,还能够使学生轻松地进行接下来知识的学习。
二、结语
以图导学模式是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将这一教学模式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时,教师需要注意图片在地理教学各个环节的渗透和应用。此外,教师还应启迪学生搭建新思维,逐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