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策略刍议
作者: 陈成趣味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新课改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趣味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习得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内驱力。
一、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增强学习内驱力
趣味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实用性,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处。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应用断层的现象。为改变此种现象,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切身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的同时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此增强学习内驱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以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依据、类型、级别,并能够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说明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安全的意义。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寻找合适的教学场地,使学生的认知与理论能够完整融合。其次,在学生自由活动前,教师可以提出驱动型问题:我国规划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感知周围环境,提高学习能力。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自然中寻找答案,使学生能够习得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性质、类别等知识,深化自然保护区的含义,从而形成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强化知识素养,掌握更加系统的学习方法,夯实地理知识基础,增强学习内驱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地理综合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各个学科教学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深化知识内涵,强化地理综合素养。
以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四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海洋安全的影响,能够体会到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海上漂浮城市“自由号”的新闻,并就此开展提问:海上漂浮城市对人类开发海洋空间资源有什么重要意义?在面临陆地空间趋于饱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挑战的今天,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保障国家安全有哪些作用?随后,教师可以将人类对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和过程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带领学生分析其存在的价值。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让学生感知过度开采海洋空间资源所造成的后果,为学生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珍爱地球的环保意识,以此增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三、高效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关联意识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针对教材内容和考试题目对学生进行讲解,还要以学生的家乡、所在的城市为切入点,结合家乡、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在经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密度等方面与学生共同讨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关联意识。
以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为例。首先,在本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基本的了解,为接下来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所收集的内容将学生的描述具体化。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为目的,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从而增强学生在地理课堂的体验感,强化地理基础。同时,教师还要遵循趣味教学的实用性、创造性、趣味性原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逐渐深化知识内涵,完整掌握所学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