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

作者: 李勤勤

为真正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提高复习效率。而要想提升高中地理复习效率,教师就需要对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更加准确的认知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问题

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点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类,涉及非常多也非常复杂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学科的复习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教师没有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复习,导致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复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第二个是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带领学生复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高中地理涵盖的知识面广,知识点也相对零散,学生整理起来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复习效率自然就低。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优化路径

1.单元复习阶段侧重主干知识复习。

单元复习是指以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为单位展开专项复习,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通常是以问题、活动、案例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主干和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学生在复习时容易抓不住关键点。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复习为例。教师可以将“人口分布的区域特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区域人口的合理容量”作为主题梳理本单元需要重点复习的地理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综合单元内部的地理图表来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制图能力,以单元为单位来帮助学生突破图表解读难点。

2.专题复习阶段侧重逻辑关系梳理。

专题复习是指以一个地理要素为核心串联起的跨单元和越年级的地理知识复习,强调的是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和外部逻辑关系。高中地理学科中需要重点复习的逻辑链主要包括地球运动、人地关系、区域地理和地理图表这四条,分散于各个年级或各个单元的地理知识基本上都可以划分到这四条逻辑链中,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梳理不同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以“人地关系”为例,这条逻辑链下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十分重要且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和复习到相关知识点时都会遇到困难。对此,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发展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梳理这条逻辑链下不同知识的逻辑关系。

3.综合复习阶段侧重知识应用训练。

综合复习阶段通常是高中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在学生已经通过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考试题目或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综合复习阶段的教学通常都更侧重于知识的应用训练,一般围绕着例题和错题的讲解展开。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结合例题来帮助学生完成对教材中同类地理知识的归纳和整合,如四季的形成、昼夜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就都可以被归纳到一起,借由考查四季变迁的例题来完成综合应用训练。河流的汛期、季风的交替和洋流的运动也可以被归纳到一起,借由考查水文知识的例题来完成综合应用训练。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提出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理论性的知识点偏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在复习阶段找对方法并积累足够多练习量就能够在考试中表现得得心应手。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同样可以分为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复习的侧重点和小目标,只要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都可以实现,那么学生的复习效果也就可以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