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融通理念下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陈俊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逐步推行,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立足政治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需要依赖于具体的教学路径。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学思融通理念对于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相关研究,谈谈对学思融通理念下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策略的相关思考。

一、学思融通理念下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策略概括

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从宏观层面来看,高中思政教学要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其中有一点不可或缺,那就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高中思政教学要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要抓住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那么,如何在学思融通理念下借助思政学科教学来提升包括明辨是非能力在内的关键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遵循这样的提升策略:以具体的思政教学内容为载体,从中挖掘能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元素;结合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知识应用空间,从而提升能力,并最终上升为核心素养培养。

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教学为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党的作用的高度提炼,是每一个人必须形成的基本认识。凡是与这一理论相悖的认识,都应当努力发现其中的认知困境,从而将认识统一到上述理论中来。这就是面向当下高中学生所进行的思政教学所必须提升的关键能力,是确保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思融通,从而确保相应能力的形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学思融通对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学思融通理念下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策略运用

基于对学思融通理念的研究可以发现,其教学主张实际上高度强调以“让学引思”为引领,践行“问题导学、限时讲授、鼓励表达”的教学要求。而结合这一要求可以发现,只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拥有主体地位,能够在高效建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那学生的关键能力就可以由此养成。

同样以上述内容为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个别人对党的领导出现一些认知上的偏差,这是在所难免的。毛泽东就曾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队伍不整齐是在所难免的,但在看到队伍不整齐之后,必须知道要“看齐”。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看齐意识”实际上也就掌握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即“看齐”就是“是”,“不看齐”就是“非”。有了这一能力,再去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也就有了判断的依据与准绳。于是高中学生在面对具体事物的时候,也就能够根据事物演变的规律或人们表现出来的观点,进而决定自身的言行应当如何选择。

三、学思融通理念下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研究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识上面,通过“看齐意识”的激活与思考,从而也就有了充分的“学”与“思”的空间。学生能够认识到“向党中央看齐”就是判断事物的依据,于是也就可以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将这一认识融会贯通到具体的生活中,从而对现实中的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进而让自身的言行能够真正实现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来校正方向。因此,这样的案例就是一个运用学思融通理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即关键能力的成功案例。

通过这一案例可以发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必须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要用学思融通来提供关键能力养成的保证,这样也就可以打开高中政治教学的全新样态,从而为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系盐城市“十四五”教育科研学思融通专项课题《学思融通理念下思政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编号:XSRT-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