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意义指引下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王思思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每节课程都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意义。主题意义则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成长的期望与要求,灵活运用主题意义,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为其未来发展奠基。对此,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解读,以主题意义为指引,为学生设计趣味性、多元化的课堂活动,通过主题意义明确教育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基于学习单元,精准提炼主题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展开,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与核心意义。具体而言,教师可先梳理单元知识点,明确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构建整体知识框架。随后,教师可提炼单元主题,基于主题意义设计教学目标,让教学活动围绕主题意义展开,以达成高效课堂的目标。
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包含“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以及综合探究三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对单元内容整合后,可将教学内容分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社会责任”四个部分,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认同感。综合单元学习内容,主题意义可提炼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并基于学生情况设计以下目标: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随着主题意义提炼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理解单元学习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习主题内涵
思想政治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主题意义指引下,教师可将学习主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具体而言,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以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主题及其内涵。教师还可基于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教学为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法治对于国家治理、公民权利保障、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名胜古迹保护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蕴含的法律问题,了解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三、设计进阶问题,深入思考主题意义
为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主题意义,加深其学习印象,教师可基于课堂活动设计进阶问题,在问题导向下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教学为例。本课主题意义为“理解世界的本质”,从物质性、运动性、规律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科学精神。教师可设计以下进阶问题。首先,教师设计基础性问题:如何理解物质这一概念?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如何运动的?通过对基础概念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世界的构成与物质概念,让其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其次,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什么是规律?规律有哪些特性?人类是如何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意义?提高问题深度,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和特性,引导其深入探讨“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过程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结合教材中“阅读与思考:十八洞村中摆起‘长龙宴’庆贺苗年”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要先具备什么条件”。以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的主题意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通过问题导向构建高效课堂,达成教学活动目标。
总之,主题意义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综合当下教育活动,教师需加强对主题意义的解读,基于学生设计情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育方法,让教学活动更适应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需要,以主题意义为导向打造高效、高质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注:本文系宜兴市2023年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 高中政治“好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策略研究 》(立项代码:YX-hkt/2023/03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