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探•知”高中历史生长课堂实践研究
作者: 刘慧历史教师扮演着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因此,“疑·探·知”高中历史生长课堂实践研究应运而生。以“疑”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探”为路径,通过开放性的探究任务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知”为归宿,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高中历史生长课堂实践研究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生长课堂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质疑和思考。其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创设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积极参加课堂互动,共同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生长课堂理念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探究和讨论来建构历史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渠道,鼓励他们自主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坚持开放与多元原则,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高中历史生长课堂实践研究中,坚持开放与多元原则、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同样至关重要。首先,开放与多元意味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学科,每个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接受和尊重不同的历史观点。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事件的探究过程中,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和启发,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最后,评价和反馈同样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三、注重价值追求,使学生善知、乐知、好知
在“疑·探·知”高中历史生长课堂实践研究中,注重价值追求是使学生善知、乐知、好知的关键。首先,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教师应该通过历史故事和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价值观的演变过程。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追求,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使历史教育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
此外,注重价值追求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最后,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