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张建龙

在高中阶段,地理是极具特色的一门课程,学好高中地理的前提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利用快速记忆记住知识点,但并没有理解。因此,将问题引入地理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采取问题引领的方式,能由浅及深地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能实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以地理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思考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一、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相较于初中地理知识,在难度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从简单问题的回答,到难度较大问题的回答,增强了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由浅及深。

二、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1.从学科特征提出问题。

当前有些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创建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一般来说,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四到五个问题。通过在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能较大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

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滑坡以及泥石流,掌握形成以上四种现象的原因。地理教师通过一则有关黄土高原沟壑形成历史的材料以及图片,提出问题:(1)请根据此图阐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形成此地貌的原因。(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会带来哪些自然灾害?

(3)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等保护水土资源等。请讨论环境治理与生态重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地理教师通过一则材料,提出层层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回答简单问题。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同学们对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提高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自发思考有些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这些自然灾害。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与教师进行互动,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2.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很多课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时候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在回答,而成绩较差的同学却不敢发言。基于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提出一些层次性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课程。在问题导向下,针对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教师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讲授。对于学生而言,对于知识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灵活运用知识,进而锻炼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趣味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