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作者: 周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评联系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环节和复习环节的体现入手展开介绍,探究教、学、评这三个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一、“教—学—评”一致性内涵分析
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教—学—评”一致性实际上是建立在学业质量标准背景下的;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之间的联系,要使三者能够互为表里,相互呼应,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教—学—评”一致性和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在新课标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过去的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到真正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上,强调的是学生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在教学环节与复习环节中如何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1.教学环节。
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或视频对实际的地理问题展开探究与分析,通过与教师的问答互动来深化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反馈给予客观的点评,为后续的讲解和复习奠定基础。
2.复习环节。
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地理学科的复习常常以大量的习题展开。但是基于
“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开展的复习活动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的考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构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双向复习循环,让学生能够在复习环节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别从教、学、评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1.“教”的策略。
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特别是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有难度,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对此,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过程中关注“教”与“学”的一致性,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依托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且复杂的地理知识。
2.“学”的策略。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除了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以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情境分析为先导,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学习和交流展示,进行思维发散,推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3.“评”的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常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口头评价、习题评价和测验评价三种,形式与内容都比较单一,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无法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对此,教师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现状,结合学生的自评与同学之间的互评丰富课堂评价的主体,提升教学评价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以便能够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反馈对教和学的内容及方式进行调整。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突显“教—学—评”一致性就要关注三个主要的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的如何”,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教、学、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和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