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分析

作者: 李婧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最小教学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更注重教学的系统性,更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目标相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价值观的形成中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重构,基于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教材内容整合课程单元,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

教材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因而教师有必要在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之初就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基于教材内容实现课程单元的整合,并从整合后的课程单元中提炼教学大主题与教学大概念,为后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从对“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的探究出发,到最终教会学生“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而在以教材为本进行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就需要重构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对自我的认知”“对学习的探究”和“对梦想的研究”这三个板块,通过“自我”“学习”“梦想”这三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关键词来引导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统整与引领后续将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基于核心素养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大单元教学任务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追求之一,也是教师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和设置课堂教学任务最重要的参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并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的内涵与价值。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学和研究的核心对象是生命,在完成课程单元整合与重构,并将大单元教学的主题确立为“对生命的认知”以后,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大单元教学任务的设计。首先,教师需要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设置为“正确认识生命、理解敬畏生命、尊重爱护生命”。然后,在这一核心任务下设置子任务:1.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探究生命的重量;2.了解父母和爷爷奶奶对生命的理解与看法,站在老中青三个视角探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对生命展开的系统性探究中,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层层递进地了解生命的内涵,逐步形成有关生命的系统性认知。

三、基于学生需求设置教学活动,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

大概念、大任务和大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对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提供极大的助力,其中,大概念负责统领大单元教学内容,大任务负责指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大情境负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从源头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关键词是集体,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知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就可以将背景设定为学校要开运动会,每个班级都需要派学生参加各个体育项目。班主任定下“拿了前三名就一起吃大餐”的奖励,让班长和体育委员负责动员同学自觉报名参加。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切入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集体相关知识的认知。

四、结语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将育人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其次,基于新课标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提出的要求,对大单元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细致的解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最后,需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思考,推动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