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新”视域下,打造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
作者: 赖任龙“双新”视域下,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打造高效课堂呢?本文从情景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法三个方面入手,就学为中心理念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论述,以将“双新”背景下的政治教学落到实处。
一、情景议题式教学法
学为中心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以具体情景为载体,在情景导入、分析与回归中,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情景议题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①情景性。将政治知识融入具体的情景中,可深化学生的感知,促进他们的理解与应用。②议题性。议题是情景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为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提供了线索。教师要注意所设计的议题具有开放性、引领性与思辨性,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③主体性和过程性。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等构建知识、提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创设情景—设计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评价”的步骤实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彰显学为中心的优势。
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教学为例。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能动性等核心议题,教师可借助“美国一参议员起诉上帝”的案例设计情景,并设置如下议题:①这场官司的合理性何在?②自然灾害能否归咎于某种超自然的力量?③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这一案例中如何体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能运用哲学的原理展开分析,能主动思考与运用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等知识点,进而提升思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而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时,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可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外国游客、留学生、文化交流使者等,教师根据他们的选择布置特定场景,并提出问题:①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②在借鉴外来文化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③如何平衡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综上所述,情景议题式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深度思考、增强知识应用、提升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情景议题式教学法成为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以特定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和总结案例,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为中心理念下,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所选案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消除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从而促进他们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1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的案例,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全方位外交布局的深入展开等。基于已有知识储备和信息化手段,学生能自主获取相关方面的时事政治,并有较多情绪情感想要表达。在学生初步了解案例后,教师给予他们3—5分钟的时间独立分析案例,思考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当个人无法解答时,他们可以小组的形式继续深入探讨。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从“依靠教”的逻辑转变为“依靠学”的逻辑,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深入理解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升级。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与学为中心不谋而
合,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表现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提前将学习视频、课件、预习任务单等上传至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知识的初步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进行大量知识的讲述,而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主动探索新知,引导他们“像专家一样思考问题”;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完成相关作业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后,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得以激发,能发自内心地爱上政治课程的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教学为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掌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原因、措施,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作高质量的视频,视频内容应涵盖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新发展理念等,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在课中互动环节,教师先预留出一段时间,供学生展示自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经济的关系、如何理解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等。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可由个人或小组解答;对于共性的问题,可由教师集中讲解与补充,以查缺补漏,确保学生全面理解相关知识。课后,学生可以调查报告、论文概述、书面练习等多样化的形式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学为中心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习惯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可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翻转课堂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校合作,家长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双新”背景下,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双新”视域下,学为中心高效课堂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从“要我学”朝着“我要学”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深化高中政治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2024年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双新”视域下高中政治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DJY-2024-A-b06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