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方式

作者: 姜卫华

历史学科是一门涉及广泛的人文学科,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和事件的内在逻辑,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对民族、国家的归属感,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从而建立自信的心态,积极应对日后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一、追溯古代史,提升文化自信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的认知和自信心。

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创新,展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人的伟大和独特性。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农业时,可以介绍中国农业在耕作技术、灌溉工程、作物品种等方面的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体验古代人民的生活。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制作马鞍、马鞭等生活用品,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复盘近现代史,提升自信心

在当前教学中,近现代史对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复盘近现代史成为必要的一环。在复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反思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和演变。复盘近现代史是提升能力和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时,需要强调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与民族独立意识。通过讲解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众抵抗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发展的历程。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并接受不同的历史文化观。通过反思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和多元文化的存在,学生提高了思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文化大革命”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从各个角度出发,探讨“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对比世界史与民族史提升民族自信心

世界史和民族史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研究领域。在学习世界史的同时,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自己的民族史,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民族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时,通过拓展“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带等概念,让学生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互通的关系,看到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所展现的自信与决心。在讲解文化交流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也了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各地并发挥了深远影响。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推广跨文化交流的理念,鼓励学生参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体验、体味不同文化。例如,可以开展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借助交流活动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习民族史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文化背景,提升自信心,为个人的创新、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学生也能更好地认识、理解自己的社会和国家,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动力,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省立项·教研课题·跟进式专项“江苏省教育厅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专题研究项目《基于测试分析在“双减”背景下增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1JY14-CSFX-L4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