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作者: 景丽娟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背景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各学科往往自成体系。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自为营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实现育人功能的时代要求。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互补与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例如,在教学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时,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二、地理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方向设想
(一)地理与语文融合方向
学生直接学习古诗词,有时感觉枯燥难懂,难以形成直观的空间感和区域认知。但是,如果将语文和地理学科融合教学,充分挖掘、理解诗词背后的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特征,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二)地理与历史融合方向
地理的演变与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沧海桑田到山川变迁,从河流改道到城市兴衰,地理环境的变迁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息投影和数字历史沿革演播系统等通过3D建模,展示各种各样的模型课件,能使历史和地理真正融为一体。
(三)地理与政治融合方向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争端频发,很多战乱、国家纠纷背后都是资源的博弈。自然资源是很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地理因素,能对一个国家政治格局和外交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要保障国家安全,粮食、资源、石油储备体系的选址、运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国家主权的维护、防空识别区的设立等都需将地理和政治融合。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地理与物理融合方向
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光学原理等,在地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的意义等比较抽象的内容时,需借助物理知识,讲解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形状、周期,然后结合物理公式计算地球运动的速度特征,再通过数学模型演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从而真正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再如,在教学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内容时,可运用光学原理,解释不同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折射、散射、反射后形成的不同颜色的天空。在教学热力环流相关内容时,可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结果,进而总结热力环流的规律。通过物理与地理融合教学,教师可以轻松地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一)开展跨学科课程
学校可专门开设一些跨学科综合课程,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教师们通过跨组教研,将学科有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落实于平时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跨学科思维。与此同时,还需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素养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数字平台在线支持
数字平台的在线协作工具可帮助教师跨越地域限制,共同设计课程、分享教学资源、讨论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生态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实现个性化的跨学科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可行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注: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立项号:DX[2024]JKS00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