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木金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这时,教师可以把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从采用生活化内容进行教学、采用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采用生活化情境辅助教学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
一、采用生活化内容进行教学
历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抽象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把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教师首先应该把服饰变化的背景与原因介绍给学生:既是为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也是因为西方文化的影响。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设计时,可以从网上找到一些古代的服饰及其文字介绍,之后将其与现代服饰做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对服饰方面的变化有所了解。教师还应该重点为学生讲述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即三民主义,从而在授课当中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所传承。这样,就拉近了人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采用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案例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相结合。例如,教师在对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相关背景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诸如此类的事件等,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展开互动,如提问学生:“你们平常喜欢看美剧,还是国产剧呢?你们看过的美剧都有哪些呢?你们最喜欢的又是哪一个?”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中展开热烈的讨论。接着,教师进行导入:“现在有一部名叫《律师本色》的美国律政剧,请大家观看。”这样,学生就会在观看视频的过程当中深入了解美国当时的法律,并且也会拿中国的法律与美国的法律做对比,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辅助教学
学生只有对事物的本质以及发展规律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辅助教学,这样能缩短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对“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因为学派较多,学生在对这部分内容学习时会感觉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就会逐步掌握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所处的时代,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很多抽象性的内容存在于历史课本当中,使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缩短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以后更加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