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不同教材编写思路中挖掘核心素养的生长点
作者: 王海燕
[摘 要] 研究者以“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例,对比三个版本教材编写,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优化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设计,明确研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一般路径,挖掘核心素养的生长点,提出关于函数单元整体教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教材;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指数函数
问题提出
在学习指数函数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幂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经验. 那么,如何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部分教师认为,可通过类比幂函数的研究方法,绘制指数函数的图象,进而利用图象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可先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然后根据这些性质绘制其图象. 究竟哪种教学设计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中关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挖掘核心素养的培养点,并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来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A版、北师大版、湘教版三版本教材中关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内容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湘教版先利用幂运算的性质,从数的角度分析指数函数的特性,明确其图象的基本走势;随后,结合数形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指数函数y=ax(a>1)和y=ax(0<a<1)图象的特征,从而提炼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最后,针对三个不同水平层次的应用进行探讨.
三个版本教材的设计均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总结提炼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借助特殊函数,从形的角度开始研究;湘教版先从数的角度推导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再从形的角度加以说明;北师大版、湘教版注重类比学习,湘教版更侧重于在推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这三版教材在知识生成方面各具特色,但在归纳指数函数的特性后,均未展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这不利于学生构建研究函数的通用框架. 鉴于此分析,为了引导学生体验研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流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函数观点,加强思维方法的培养,笔者拟类比幂函数的研究方法,先图象、后性质,再证明这些性质,最后进行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提出问题
问题1 请仿照幂函数的研究过程,设计研究指数函数y=ax(a>0且a≠1)图象和性质的方案.
预设:先描点画出图象,再根据图象观察提炼出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类比幂函数的研究过程,探索研究函数问题的常规方法:背景—概念—图象—性质—应用. 通过模仿幂函数的学习路径,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基础活动经验,提升他们进行类比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深入理解特殊与一般思想方法,并促进他们发展类比迁移能力.
2. 同伴互助,初探性质
3. 抽象概括,辨析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六个特定的指数函数图象,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并培养直观想象能力;随后从特殊到一般,学生抽象并概括出指数函数的类别和性质,并通过证明进一步提升数学抽象能力. 这一过程重现了研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常规方法,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基础活动经验.
4. 学以致用,巩固内化
设计意图 通过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两个值的大小,可以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并掌握比较两个指数幂大小的方法. ①同底异指:构造一个指数函数,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②异底同指:构造一个幂函数,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③异底异指:寻找一个中间量作为桥梁,将其转化为前两种情况进行比较;④借助图象进行判断.通过自主命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5. 梳理内化,总结反思
师生合作,构建结构化的课堂小结,如图1所示.
设计意图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深入理解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提炼出研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通用策略,为接下来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1. 理解教材,挖掘素养生长点
2. 理解学生,突破认知困难点
3. 理解教学,活动激发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