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创设问题 提升学科素养

作者: 杨旭

合理创设问题  提升学科素养0

[摘  要]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日益凸显.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新鲜的、亲切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将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知,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数学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教学设计既要关注预设,也要关注生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生成、应用等过程,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教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时,笔者采用“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理解概念本质,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实录

1. 激活已有经验,感悟本质属性

问题1 某校共有20人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卷面成绩(满分100分)统计如表1所示.

(1)求这20人的平均卷面成绩;

(2)根据统一要求,竞赛成绩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竞赛成绩=卷面成绩×1.4+10. 求这20人的平均竞赛成绩.

问题给出后,笔者预留时间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根据公式很快得到答案:这20人的平均卷面成绩是89分,平均竞赛成绩是134.6分.

师:大家几乎都是用平均数公式来求解的,换个思路——从样本的频率的角度去思考,又该如何计算呢?

师:很好,还有其他思路吗?

通过适度的启发和指导,让学生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 很快学生就有了新的发现: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来分析. 笔者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析、计算,然后呈现学生的计算过程.

生2:将20人的卷面成绩视为随机变量X,则其概率分布列为(表2)

设计意图 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内容较抽象,而部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薄弱,为了淡化数学知识内容的抽象感,激活学生的已有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笔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具体实例.

2. 激发学习兴趣,抽象本质属性

问题2 为了加强青少年法治观念,某区举行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本次竞赛共有4000名学生参加,其成绩直方图如图1所示,请预估他们的平均成绩(规定:同组数据取中间值,如40~50分,按45分计算.)

生3:将4000名学生的成绩视为随机变量X,其概率分布列为(表3)

设计意图 设置适量的练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逐渐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为抽象概念奠基.

3. 引导自主探究,感悟问题本质

问题3 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表4)

(1)E(X)=______;

(2)设Y=aX+b,其中a,b为常数,Y也是随机变量,则E(Y)=______.

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将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生4:E(X)=x1p1+x2p2+…+xipi+…+xnpn,它不同于相应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X本身所固有的一个数字特征.

在探索第(2)问时,先让学生写出Y的分布列,然后再运算. 师生、生生通过有效合作,得到Y的数学期望E(Y)=E(aX+b)=aE(X)+b.

设计意图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有了充分认识,接下来逐渐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概念体系.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落实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3. 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问题4 某花店为了迎接母亲节的到来,欲购入一批康乃馨. 该花的进货价为每束2.5元,节前售价为每束5元. 节后随着购买需求的变化,花店将以每束1.6元的价格抛售. 根据5年前的销售统计,节日期间,康乃馨的需求量X的分布列如表5所示. 若购进500束康乃馨,则期望的利润是______.

设计意图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既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4. 回归数学问题,升华已有认知

问题5 已知某运动员罚球命中率为0.7,分别求出罚球1次的得分ξ和罚球3次的得分η的数学期望. (规定:命中得1分,不中得0分.)

学生通过交流分析发现,问题中的随机变量ξ服从两点分布,而随机变量η服从二项分布.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求得E(ξ)=0.7,E(η)=2.1.

问题6 如果随机变量X服从两点分布,那么E(X)=______;如果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即X~B(n,p),则E(X)=______. 你能给出推导和证明过程吗?

结合问题5的探究经验,通过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让学生领悟数学探究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一般公式和规律等,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思考

数学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中教师应提供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以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理解和领悟数学概念,获得可持续动力,使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生根.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不同情境的问题链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总之,教师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多创设一些鲜活的探究性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提炼,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促进学生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