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精准教学,促进提质增效

作者: 赵贵兴

课堂精准教学,促进提质增效0

精准教学是指依托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精准设计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的教学活动. 精准教学体现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高效的课堂组织能力,实施精准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精准教学建立在教师精准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同时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还要精选练习试题,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准教学的具体策略,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 精心施策是提质增效的前提

精心施策是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杆,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方法、基础学情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备课,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精心施策,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案例1 “不等式”的教学.

师:若a>b,b>c,则a,c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生1:a>c.

师:很好,这种性质被称为不等式的传递性.

师:若a>c,b>d,则a+b与c+d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生2:a+b>c+d.

师:这是不等式的加法法则,相应地还有乘法法则、乘方法则等. 下面我们解不等式……

师:很好. 这个答案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1,2,3,5. 请你观察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据吗?假设给这样的数据取名,你觉得应该叫什么?

数列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通过实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列的定义. 教师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例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鲜活且现实的情境中进行深刻探索,实现知识逐级递进,学习能力螺旋上升. 教师所选择的例题不仅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有科学性和严密性,能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 精巧提问是提质增效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是师生互动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催化剂. 教师备课时要精准设计提问的内容与时机,要注意提问的策略,关注提问的对象,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精巧提问,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案例3 “两个计数原理”的教学.

教师导入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时一般是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着重讲解这两个计数原理的概念以及异同点. 但是学生解题时依然会出现困难,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清晰. 因此,教师在讲解本课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本题要完成什么事情?

(2)如何完成这件事情?

(3)这属于哪个计数原理?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合理选择分类加法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题.

课堂教学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层层递进地提问,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链,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提问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不断完善答案,使学生找到最优的解题路径,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 精辟反思是提质增效的路径

反思是对学习经验的总结与调整,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在每节课的最后时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理清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并补充综合性与再生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学习方式、思维过程、理解程度等,通过反思完善学习方法,拓宽视野,优化解题方法,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案例4 “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

已知曲线f(x)=ax3+b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3x-1,求该曲线过点P(-1,0)的切线方程.

生7:切线方程为y=3x+3.

师:生7的这个答案正确吗?

学生面面相觑,陷入思考……

师:我们首先根据y=x3的图象画出f(x)的图象,将点P(-1,0)描出来.

学生进行画图操作.

师:按照题意请大家过点P画出f(x)图象的切线,我们看一看这样的切线有几条.

生8:有两条,所以生7的答案少了一个.

师:很好,大家可以尝试将另一条切线的方程求出来.

反思是学生发现问题、强化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每一次解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关键. 同时要鼓励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审视错误发生的原因,及时调整解题策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 精编作业是提质增效的手段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有何遗漏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力保障.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难易比例适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评和纠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

案例5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

课后作业题:某服装公司生产x件服装,其成本为c(x)=x2+2x+20(元),假设销售一件服装的收入为20元,若该公司要获得最大利润,则应生产多少件衣服?

课后作业应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布置,应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丰富试题的类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例中,教师巧妙设计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质量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师要从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入手,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设问、作业和反思的精准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