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学策略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
作者: 黄文昊 汪雅霜
[摘 要]基于对N市G区881名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分析教师教学策略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学策略使用情况整体趋同,但存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和引导探究对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传统讲授和互动合作的使用频率与英语学习投入度之间存在悖论关系。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群体差异,依据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正确理解传统讲授,在讲授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增加互动合作频率,采用多样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
[关键词]教师教学策略;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混合研究方法;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24)06-0009-12
1 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学习投入度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归属感、满意度以及未来志向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1]。聚焦于英语学科的学习投入度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英语学习投入度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影响[2]。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教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为了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为目标,改进教学策略,做到为学而教。
学习投入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的物理环境[3-4]、学校的人际环境[5-7]、学习者的个人特征[8-9]等,其中学校环境中的教师因素对学习投入度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多,但大量研究聚焦于教师支持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10-11],对于教师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投入度影响的研究较少。然而教师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在英语教学中这一关系也得到映证[13]。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出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因此,建构与课标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英语教学,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国内有关教师教学策略与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具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14-15];第二,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作用[16-18];第三,具体教学策略与现代技术融合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19]。但研究者大多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的层面,缺少实证研究。本研究利用混合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维度教师教学策略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状况,提升高中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投入。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
问题1:教师教学策略及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现状如何?
问题2:不同类型教师教学策略都会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产生促进作用吗?
问题3:不同类型教师教学策略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贡献率如何?
问题4:不同类型教师教学策略对不同学生群体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指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20]。分析相关定义可知,有效教学由3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背景变量、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成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产出。Kyriacou提出的有效教学的背景—过程—生成框架(framework of context-process-product)将3部分有机整合在一起,该模型指出教师、学生、班级、学科、学校和社区的特征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态度、成绩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转变[21]。将该模型迁移至本研究中,并结合对有关学习投入度相关研究的梳理,本研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框架。自变量为教学策略,因变量为英语学习投入度,控制变量包含学生、教师和家庭3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并将性别和年级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异质性检验,比较相同教学策略对不同群体产生的影响。
2.2 研究思路
混合研究方法是将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22]。Maxwell提出了混合方法研究的3种基础设计方案:聚敛式设计、解释序列设计和探索性序列设计。聚敛式设计同时收集和分析定量数据及定性数据,最后基于比较两种结果的目的,而对定量数据及定性数据进行聚合分析。解释序列设计先收集定量数据,然后使用定性数据更深入地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探索性序列设计先用定性研究探索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把定性研究发现用于第二阶段的定量研究[23]。鉴于解释性序列设计两个研究阶段互相支撑的优点,本研究先运用量化研究来分析研究问题,再进行质性研究来解释量化研究的结果。
定量研究方面,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高中教师教学策略使用和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现状,接着构建回归模型,并利用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不同维度教师教学策略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师教学策略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影响的异质性。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后,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围绕研究问题以及数据结果中难以解释的部分,拟定面向教师的访谈提纲。通过深入访谈,以了解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真实的想法,并据此进一步解读数据分析中呈现的结果。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如图2所示。
2.3 定量研究设计
2.3.1 研究变量
因变量为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本研究结合已有研究对英语学习投入度的维度划分[24],将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分为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3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将“完全不符合”赋值为“1”、“大部分不符合”赋值为“2”、“有些符合”赋值为“3”、“大部分符合”赋值为“4”、“完全符合”赋值为“5”。行为投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课内外的各种学习任务;二是学习者集中精力、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主学习程度,通过“我总是主动做好英语错题记录”等7个题项来测量。情感投入不仅包括对英语及其学习过程的兴趣和心情,而且还涉及到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学习自信,以及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间关系的认识,通过“我觉得学习英语比较自在、轻松”等8个题项来测量。认知投入体现为学习策略的使用:一是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二是做笔记、概况归纳和调整学习材料或内容等认知策略的使用,通过“我会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等5个题项来测量。
自变量为教师教学策略。结合我国教学策略发展的历史沿革[25-27],教师教学策略分为传统教学、因材施教、互动合作和引导探究4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将“完全不符合”赋值为“1”、“大部分不符合”赋值为“2”、“有些符合”赋值为“3”、“大部分符合”赋值为“4”、“完全符合”赋值为“5”。传统讲授指教学的组织设计以教师的活动为主,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通过“英语课上,无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典型例题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等5个题项来测量。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促成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英语老师会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等5个题项来测量。互动合作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保证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并且教师也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遇到较难的问题时,英语老师会让我和同伴先讨论,再共同给出答案”等5个题项来测量。引导探究指教师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通过“英语老师会引导我们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等6个题项来测量。
定量研究部分的控制变量包括了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学生身份、(意向)选科、英语成绩排名、父母最高学历、家庭经济情况、英语老师身份。需要说明的是,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家庭文化资本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并对学生学习投入产生显著影响[28]。因此,本研究用父母最高学历来衡量学生家庭文化资本的高低。控制变量的赋值情况见表1。
2.3.2 调查研究的对象及数据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N市G区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回问卷1 010份,删除作答时间过短的问卷,保留有效问卷881份。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2.3.3 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模型适配度的主要参考依据为整体适配模型中的CFI、GFI、AGFI、NFI、RFI、IFI、TLI、RMSRA及SRMR等拟合系数[29]。由表3可知假设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较为契合,模型适配度良好。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对因变量、自变量及其各个维度的信度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教师教学策略4个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以及英语学习投入度3个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在0.76以上,问卷信度良好。
在此基础上,继续分析《教师教学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与《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的组合信度与收敛效度。《教师教学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中4个维度的组合信度全部高于0.78,《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中3个维度的组合信度全部高于0.88,说明问卷的稳定性较高。该模型中,《教师教学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4个维度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在0.44~0.74之间,《高中生英语学习投入度调查问卷》中3个维度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在0.52~0.69之间,说明问卷各维度收敛效度较好。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2.4 质性研究设计
2.4.1 访谈提纲设计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来获取质性研究资料。围绕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结合研究问题尤其是数据存疑点,准备访谈的提纲框架。访谈提纲涉及确定教学策略的影响因素、使用特定教学策略存在的困难、对特定教学策略的效果评估、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差异及原因、教学策略在不同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差异、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建议等方面。
2.4.2 访谈对象
本研究采用“代表性抽样”这一非随机性抽样方法,重点访谈了G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最终选取了G区6名英语教师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教师,受访教师所教年级覆盖了高一至高三,所教班级既有文科班也有理科班,其中男教师2名、女教师4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2名、未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4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3名、未担任班主任的教师3名。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