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确定

作者: 张建华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确定0

摘  要: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主题起着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由此应运而生的“主题”,就必然带着一些指向问题解决的特性。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主题确定,可以基于学习内容的难点问题,立足学生发展的失衡问题,针对学生学习情绪的问题,结合地域文化的认知脱节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确定

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主题起着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因此,主题是其核心和灵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生源于无法用单门学科知识解决的复杂性问题,由此应运而生的“主题”,就必然带着一些指向问题解决的特性。第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需要有针对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复杂性问题,这些问题依靠单门学科知识或者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难以解决。教师需要弄清楚问题的关键,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痛点,确定学习主题,整合其他学科,助力问题的解决。第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需要有启发性。英语课程要为学生的个人终身成长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需要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启发性,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兴趣,均衡发展。第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需要有探究性。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此及彼,主动探索

更广更深的领域。第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要有人文性。依托主题,渗透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下面,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一、基于学习内容的难点问题确定主题

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无法用单门学科知识解决的难点问题。教师首先要解读这些问题,选择能与之链接的相关学科,据此确定的学习主题,会更具针对性。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围绕认识水、石油、煤炭、树木等的重要性展开,呼吁大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之后,学生能理解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能依据课文内容说出保护环境的举措。但是,在分析学生的评价量表时,发现他们的理解还存在片面化和浅表化现象。以水资源为例。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很多学生的答案是:“Water is useful. We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 ”此类答案折射出单科教学的局限。如何引导学生更科学地理解生存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环境保护的行动举措有理可循、有据可依?仅靠英语教材上的内容是不够的。在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将科学知识纳入英语学习,学生的想法有了依据,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更具可行性和说服力。

于是,基于学习内容中的难点,教师确定了能促推学生探索和实践的针对性主题:Save the resource。面向六年级学生,补充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见图1)。

这样的设计,融合了六年级上册英语和科学的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资源属性的前提下,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的建议;同时,在讨论、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要有法、得法,进而身体力行,深度卷入。

二、立足学生发展的失衡问题确定主题

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整体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调整发展目标和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养提升的现象,导致不少学生无法平衡学业和爱好,造成发展的失衡。在英语课程中,我们尝试依托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能够平衡学生能力发展的主题,渗透正确的时间观和科学的活动观。

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围绕课后生活展开。在学生的描述里,他们的课后生活大多被作业、电子产

品、阅读等活动占据,且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均衡。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课后生活的重要性,并科学分配时间呢?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据此,我们锁定了一个启发性主题“To be a time master”,设计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学生通过调查、汇总、反思、设计条形统计图、讨论、汇报等一系列活动,逐渐领悟如何用好课后时间,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根据学生学习的情绪问题确定主题

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缺乏动力。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孩子,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都会有所降低。英语学科的价值不仅是让学生形成语言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

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围绕情绪展开。我们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绘本The Color Monster为素材,从颜色出发,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情绪困境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认知策略、资源策略等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更多舒缓情绪的方法,进而完善他们的价值体系。基于此,我们确定了“You Be You”的探究性主题,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师生共同研究颜色对于情绪的价值。教师以颜色为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缓解情绪的方法。

四、结合地域文化的认知脱节问题确定主题

以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其

核心是在“‘教—学—评’一体化”进程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其中,文化意识的塑造意义非凡,它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助力学生塑造良好品格,提升文明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6 At the snack bar为例,该单元学习内容围绕“食物”展开,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的主题。

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虑到学生对地域美食文化认知存在不足,教师巧妙引入江南美食文化进行拓展介绍。整个学习进程,从快餐文化自然过渡到地域文化,从教材知识学习延伸至生活实践习得,不仅拓宽了学习的广度,加深了学习的深度,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基于此,我们确定了“To be a snack lover”这一人文性主题,并精心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

不同地域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并接纳多元文化,欣赏不同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在面对不同文化时,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避免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盲目评判、排斥某种文化。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的确定,还有诸多方法与路径等待挖掘。教师需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2] 李勤华.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2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