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堂实施

作者: 史晓东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堂实施0

摘  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教师有跨学科视野,积极推进跨学科合作,共同策划项目(活动),共享资源和经验,合力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的实施是重点和难点。教师需深刻领会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从知识整合、探究实践、全程评价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堂实施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有跨学科视野,积极推进跨学科合作,共同策划项目(活动),共享资源和经验,合力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课堂的实施是重点和难点,同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分科设置课程、分科实施教学的背景之下,需跨越知识的边界,突破学科的壁垒,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学者、协作者、指导者和助力者。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提高英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同时,通过学习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这一目标,如何在课堂落地?本文谈一谈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堂实施的三个侧重点。

一、重知识整合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应用,是以知识积累和反复练习为基础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学习方案的设计需基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在设计学习方案时,教师需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规划,将英语与不同学科链接起来。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A profile”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教师通过“Find learning aims(找到学习目标)”的环节,让学生自己讨论、判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理解“profile”一词的含义后,教师设计了四个不同的“profile”:“Teachers profile”“Your profile”“Your friends profile”“Bobbys profile”。先引导学生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 ...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do?”进行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完成“Teachers profile”和“Your profile”;再提醒学生使用一般疑问句“Do you like ...? Do you have a/any ...? Can

you ...?”,猜出班长的个人信息,从而完成“Your friends profile”。最后的“Bobbys profile”是本课的又一亮点,教师将1—4单元Cartoon time板块中提及的有关Bobby的信息,设计成绘本Bobbys story,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自主完善“Bobbys profile”,并通过短文复述的形式,完成Bobby的个人简介。难度层层递进,学生兴趣浓厚,表现积极。这四个任务完成后,教师通过Ticking time板块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是让学生自我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到了首尾呼应。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互询问及介绍自己个人爱好、能力和所拥有玩具等相关的语言表达;了解制作个人简介的技巧,包括构图、线条运用和色彩选择等美术基础知识;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等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在社交互动中作出明智且负责的选择。

二、重探究实践

英语学习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情境中,深度参与特定的语言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为英语学习创设情境,还设定具体学习任务,通常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1]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的“An animal school”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学习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情境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在学校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复习描述动物特征的句型“It has ...”和“It is ...”,以及表达兴趣爱好的句型“... likes ...”,同时回顾表示方位的词汇in、on、near。第二步,明确任务。学生探讨心目中动物学校的理想布局,思考不同类型教室(如普通教室、操场、图书馆等)的位置,同时想象学校里动物同学和老师的形象及特点。第三步,动手实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制作动物学校模型。他们运用彩纸、剪刀、画笔等材料,制作过程中用标签标注不同教室的名称和位置,并制作代表动物同学和老师的名片,详细描述其外貌特点和兴趣爱好。例如,制作大象老师的名片时,可写上“It has big ears. It is kind. It likes reading books.”。第四步,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制作的动物学校模型,介绍不同教室的位置,以及学校里动物同学和老师的外貌特点与兴趣爱好。例如,“This is our animal school. The swimming pool is near the library. The bear is strong. It has a big body. It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其他小组的成员认真倾听,可提出问题或给出建议。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复习句型,构建动物学校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巩固其语言知识,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动物学校布局、教室位置及动物形象特点。随后,他们通过设计并制作动物学校模型,将讨论结果转化为实际作品,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创造能力。此外,在小组展示和互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重全程评价

教学评价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涵盖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等。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尤为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为此,我们需借助前置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确保学习目标达成,保障学习活动有序推进。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全程评价,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需结合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制定全面具体的评价标准,涵盖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运用、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语言知识掌握方面,可根据学生对词汇、语法的准确运用进行评价;语言技能运用上,考查学生

在项目中表现

的听、说、读、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则可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任务分工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创新思维培养可通过学生提出的独特解决方案、创意设计等方面进行衡量。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的“Seasons”跨学科主题学习,可设计如下的详细评价标准(见表1),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

二是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评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全程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提升语言表达、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还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如评选“最佳团队”“创新之星”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的“In the kitchen”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围绕“设计

未来智能厨房”的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同时认真倾听、学习他人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

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如厨房的功能性、美观

性以及智能化程度等,并引导他们结合英语学科知识,描述、介绍自己的想法并逐步形成小组方案。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智能厨房设计方案,详细介绍厨房的布局、功能以及智能化特点。其他小组的成员作为评委,根据既定评价标准对展示方案进行打分、评价,同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全班学生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创意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评价中成长,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持续优化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三是采用形式多元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明确优势与不足。学生可以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完成后,填写自我评价表,回顾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如同伴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评价对方在项目中的表现,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在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展示小组的内容、表现形式等进行评价。如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从专业角度给予评价和建议。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的“Our blue planet”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引导学生设计《我的环保行动计划》并进行自我评估,思考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主题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同时,组织同伴互评,如在小组展示中关注发言质量、创意表现以及合作态度。此外,还可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从家庭视角提供反馈。教师则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在参与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定性评价,描述他们在保护地球主题下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与此同时,通过书面测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如计算学生在环保知识测试中的得分,通过客观数据直观反映学习成效。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乃是实施的基石,而有重点、有步骤地在课堂实施则是保障。身处一线的英语教师,需深刻领会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从知识整合、探究实践、全程评价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切实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

参考文献:

[1] 闫安,陈旭远,朱妍.跨学科学习的透视:驱动背景、内在逻辑与条件支持[J].教育学报,2023(6):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