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英语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

作者: 孙莺燕

例谈英语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0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推动他们深入理解与运用单元内的语言知识,提升其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认识,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整体确定作业目标;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学习活动出发,整体设计作业内容。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本文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SOLO理论指导下小学英语可视化评价研究”(编号:A/E-c/202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运用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将单元的学习内容整合起来的作业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推动他们深入理解与运用单元内的语言知识,提升其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认识,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形成。下面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为例,从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两方面出发,谈一谈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

一、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整体确定作业目标

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要与单元整体教学紧密结合,这就要求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明确指出:“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把握好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

[1]

在解析教材内容、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单元教学目标:

(1)谈论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标志,理解其含义,并规范个人行为,做遵守公共法规和秩序的好公民。(学习理解)

(2)在语境中,基于本单元核心语言知识,与同伴用英语介绍身边的公共标志,多渠道深入了解更多公共标志及其含义,并能掌握不同的描述方法,体会英语在生活中的用处,为后期设计标志做准备。(学习理解、迁移创新)

(3)在情境中,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从我做起,遵守公共标志的指示,理解遵守标志指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应用实践)

(4)仿照范例,发挥奇思妙想,自主为公共场所设计实用的标志,并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

阐述自己的设计。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主动积极

联合身边的人,一起遵守标志指示,共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根据上述单元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单元作业目标:

(1)能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正确匹配公共标志图片及名称,并能用英语描述生活中常见公共标志的含义。

(2)能针对自己观察到的人们遵守或违反公共标志的行为,结合公共标志给出适当的建议。

(3)搜集不同公共场所的公共标志,能正确分类,并用英语编写对话介绍这些

公共标志及其含义,然后进行情景表演。

(4)对比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类型公共标志的差异,并能用英语进行

表述。

(5)能为特定情景选择正确的标志,并能仿照范例,用简短的英语描述情境,同时阐述

正确做法。

(6)能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习得一些特殊标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7)能够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完成标志的创作、介绍及展示。

(8)组织一个小型展览,展示自己和同学设计的标志,用英语向参观者

介绍,呼吁大家遵守公共标志的指示。

其中,单元作业目标(1)、单元作业目标(2)对应单元教学目标(1),单元作业目标(3)—单元作业目标(6)对应单元教学目标(2)和单元教学目标(3),单元作业目标(7)、单元作业目标(8)对应单元教学目标(4)。单元作业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体现了统一性。而且,单元作业目标从基础认知迈向应用实践,从个人学习过渡到社会参与,也呈现出明显的进阶性。

二、从三类学习活动出发,整体设计作业内容

在确立了单元整体作业目标之后,教师需精心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环节,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2]“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3]基于此,我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从理解、应用、创新三类学习活动出发,分课时整体设计作业内容,引导学生从知识的简单巩固,逐步过渡到能力的迁移,最终实现从“语言学习”到“用语言学习”的转变,全面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设计学习理解类作业,促进认知建构

学习理解类作业包括词汇记忆、语句运用、阅读理解等方面。教师应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通过深入研读和分析教材,基于单元核心知识要点,设计这类作业内容。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对学习理解类作业整体进行了如下设计:第一课时结合教材中的Listen and choose设计了易混淆标志图片的听选和标志图片及名称匹配题

(见下页图1、图2),从学习理解的底层逻辑出发,让学生充分调动听觉与视觉感官,将标志的发音、外形以及含义紧密相连。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在基础认知阶段,迅速识别和区分不同标志,有效巩固课本知识,强化对标志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围绕核心句型设计阅读匹配题(见下页图3、图4),要求学生在阅读英语描述后选择合适的标志图片。这一作业形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标志含义的英语表达,在扩大标志认知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丰富的标志图片和相关句型结构为学生创造了多元的语言学习环境。多角度的对话交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将理解转化为实际运用,切实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要求学生制作标志卡并汇报,同时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制作标志卡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内化与输出的过程,汇报则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任务从另一个维度考查学生对

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综合提升其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能力。

(二)设计应用实践类作业,培养语言能力

应用实践类作业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抓手。立足单元整体设计这类作业,教师要巧妙融合校内与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实践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确定作业内容时,教师要精准把握单元主题,围绕具有启发性的核心问题,在不同课时精心搭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通过多维互动,如信息询问、标志解读、场景交流等,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促使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

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第一课时的应用实践类作业安排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像,如交通标志、商场指示牌、产品商标等。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接触和认识各类标志,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基于课前学生搜集的标志,设计调查和采访活动,要求学生询问他人对标志的认识,包括标志的含义、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通过看图填写练习(见图5),进一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运用的机会。第三课时,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分享个人在搜集和调查过程中的发现与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用英语阐述自己对标志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应用写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场景,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包含标志描述的短文,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第四课时,整合前几课时中出现的标志,创设情境,引入范文学习,让学生分析优秀的文章是如何准确阐述标志的含义及其应用背景的。随后,学生根据所学表达策略自主完成写作任务——写一写自己设计的标志。从基础的识别标志并填写英文单词或短语,到根据特定场景撰写包含标志描述的短文,最后自主构建情境,描述标志在多样化场景中的功能与意义。由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

(三)设计迁移创新类作业,提升思维品质

迁移创新类作业旨在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提升其思维品质,以实现其长期自我发展的目标。立足单元整体设计迁移创新类作业,教师需要创设真实情境下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分析、反馈

和修正的活动中,构建网状的知识“体验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实现语言的迁移。

基于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本单元迁移创新类作业的情境设定为:“学校本期安全教育的主题为‘有用的标志’,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生活需求,合作设计绘本书Signs;然后,通过图书漂流

活动,并利用每日英语时间,进行宣讲。优秀的作品将有机会被学校采纳。”该项作业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要完成作业,首先要进行资料

搜集与整理。他们运用网络搜索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标志的外观、含义和用途,并掌握基本分类,为绘本制作积累素材。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提升了团队协作和逻辑思维

能力,也学会了从多角度对标志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绘本的制作与完善。学生通过将标志资料转化为绘本,创造性地输出语言知识。在小组互评中,学习多角度评价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并利用每日英语时间宣讲,展示绘本内容并接受反馈,全班投票评选最佳绘本。如此,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

了自信心,在学会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还培养了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文化交流意识。

围绕单元主题“Signs”,本单元的作业内容从三个层次出发整体设计,从信息搜集到创造性输出,再到公众表达和评价,学生不仅深化了知识,还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实现了进阶性发展。

参考文献:

[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