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室内体育教学的创新设计

作者: 夏雨浩

摘 要:大部分小学都面临着班级多、运动场地少的困境,遇到雨天,体育教学该如何正常开展,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实践发现,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融合,有机融入改编版传统游戏、3D逼真场景、缩小版运动项目等,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体育;多元融合;室内体育教学

常态的体育教学场地在室外,遇到雨天,体育教学该如何正常开展?大部分小学面临班级多、运动场地少的困境,不少教师会选择在教室上自习,或者在走廊空地测一测体测项目。但是,这种单一、枯燥的方式难免招致学生的“抵制”,教学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室内体育教学选用什么方式,值得我们体育工作者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融合,有机融入改编版传统游戏、3D逼真场景、缩小版运动项目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下面就以小学四年级的几次室内体育课为例加以说明。

一、多元融合的三个案例

(一)融入改编版传统游戏

“大风吹,小风吹”“萝卜蹲”“反口令”等传统游戏,备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但是限于场地,学生参与的机会并不多。雨天来了,改编一下,正好可以让学生动起来。

师 同学们,由于外面在下雨,这节体育课我们在室内上。

(话音刚落,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生 看电影!

生 去体育馆!打篮球。

生 怎么又下雨了?怎么老是下雨?我讨厌下雨天。

……

师 有些同学的提议不太现实。要不这样吧

:这节课我们来玩游戏。谁有什么好的提议?

(学生顿时又议论纷纷。)

生 在教室怎么玩啊!

生 “贴烧饼”?

生 “丢手绢”?

生 “老鹰捉小鸡”?

……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玩个室内版的“大风吹,小风吹”游戏。

生 (兴奋地)太好了!

师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小风吹”游戏,我“吹”到谁,谁就起立并做蹲起5个。比如,我说“吹男生”,那么男生起立并做蹲起5个,女生则坐好不动;我说“吹戴眼镜的同学”,那么戴眼镜的同学起立并做蹲起5个,其他同学则坐好不动。“大风吹”游戏则相反,就是没“吹”到的同学起立并做蹲起5个。明白了吗?

生 (异口同声)明白了。

……

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大风吹,小风吹”游戏需要学生快速作出反应,因此,教师在设定动作时,尽量避免移动性动作,以防学生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或摔倒。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体验。通过室内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之后的室内体育课,我们还融入了 “萝卜蹲”“反口令”“教师说”等改编版传统游戏。

(二)融入3D逼真场景

我无意中听到了几位学生的对话:

生 好期待下雨天,下雨就能玩游戏了。

生 我不希望下雨,我还是喜欢上足球课。

生 我觉得最近玩的游戏都差不多,太简单了,不好玩。

第三位学生说得有道理,由于场地的限制,虽然游戏有所变化,但是多次之后还是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于是,我开始思考并查阅热门App,寻找新的途径。忽然间,想到了3D虚拟视频:它营造的逼真场景能让学生沉浸于练习之中,使学习兴趣快速达到“最高值”,产生“我想练”“我要练”的学习愿望。室内体育教学又有了新设计。

师 同学们,天天酷跑、铁道跑酷的游戏大家都玩过吧?

生 玩过,特别简单,我都30级了。

……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游戏高手。但那都是游戏中的角色在跑。今天,夏老师也做了一个3D跑酷的视频,但是没有“主角”。接下来,同学们来看一下视频。

生 (迫不及待)好!

(播放视频时,学生眼睛炯炯有神,有的还跟着视频做小幅度的动作。)

师 同学们,愿不愿意挑战一下?

生 (异口同声)愿意!

师 好的,接下来所有同学将板凳塞到桌肚里,桌面收拾干净,我们进行第一关的挑战。游戏规则是……

视频中有原地快速跑标志,断崖、栏杆等障碍物,冲拳、向左向右移动的标志。课前,我对视频速度和画面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在给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通过演示或让学生试玩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后,组织学生进行进阶闯关。学生根据其中的场景,快速完成相应的原地快速跑、跳跃、冲拳、左移、右移等练习动作。其间,我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规则,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技巧,确保闯关活动顺利进行。

(三)融入缩小版运动项目

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一时间,冬季运动项目受到了学生的关注与追捧。但南京气候温热,学生对冬季运动项目普遍了解甚少。因此,我想到了将冬季运动项目融入室内体育教学的方法。

师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微视频。

(播放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比赛。)

生 (兴奋地)冰壶比赛!

师 同学们想不想玩冰壶?

生 (异口同声)想!

师 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有意思的器材,(出示桌上冰壶)桌上冰壶是正规冰壶比赛的改编版,是在桌子上进行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是这样的:每队出场4人,每人每局掷壶两次。按照一垒、二垒、三垒和四垒的顺序,进行一对一的对抗比赛。两个队共投完16个壶为一局。最后一壶投完后,大本营内距中心近的壶的一方得分。每颗位于圆垒中、位置较对手所有冰壶都更接近圆心的冰壶,皆可获计1分。

……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讲解了有关冰壶的基础知识,包括规则、器材和术语等。

接着,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分别担任一垒、二垒、三垒和四垒的角色。每组设立队长,负责组织团队和协调队员之间的合作。在练习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冰壶姿势和推壶的一些技巧等,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练习一段时间后,我还会组织小组对抗赛或循环赛,并设立奖品和证书,对获胜团队和表现突出的个人加以表彰。

在之后的室内体育课程中,我还组织学生画冰壶得分区,用胶带或象棋代替小冰壶,自制冰壶器材,开展桌上冰壶比赛。

二、案例反思

(一)雨天不“失体”——室内体育教学也能发展体能

“失体”,是指雨天学生无法进行体育锻炼,体能得不到保障。面对雨天,面对室内的小场域,通过多元融合,将学生引导到体育锻炼中来,有效地锻炼体能。比如上述三个案例,通过改编的“大风吹,小风吹”“萝卜蹲”等室内版传统游戏快速作出动作反应,根据3D虚拟场景快速完成相应的原地快速跑、跳跃、冲拳等动作,在桌上开展缩小版冰壶比赛,其中都穿插着体能练习,较好地达成了“小场地、大体能”的目标。

(二)雨天不“失趣”——室内体育教学也能满足学生需求

“失趣”,是指雨天学生无法到室外开展体育活动,运动需求得不到满足。环境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适应它。多元融合,就是我们对雨天的适应:将室外大场域中才能进行的传统游戏进行改编,使其在室内也能玩;借助信息技术营造逼真的运动场景,并通过调整视频的速度让练习不断进阶,吸引学生连续“闯关”;缩小版“桌上冰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冬季运动项目的规则和玩法,进一步拓宽运动视野。

(三)雨天不“失练”——室内体育教学也能提升运动技能

“失练”,是指雨天学生无法开展像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类的体育活动,运动技能得不到提高。我们的做法是:将运动项目“缩小”或“简化”后组织学生练习,保证学生运动量和运动技能的提升。比如,改编版“大风吹,小风吹”游戏,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要求最终被“吹到”的学生做原地徒手单手肩上投篮、排球垫球等技术动作;3D虚拟视频中,还可以设置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等更多的运动场景;除了缩小版冰壶比赛,还可以引进其他冬季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对这些“冷门运动”的兴趣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