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关联性任务驱动口语交际
作者: 沙华中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我是小小讲解员》与一般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有区别,它是一种主题式的讲解,要求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根据“讲解地”本身的特点和听众的需求,确定讲解内容,并与听众互动,回答听众感兴趣的问题。具体教学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坚持素养导向,设计的教学内容要聚焦真实情境,教学过程要体现任务关联。《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教学,在关联性任务中达成了既定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关联性任务;《我是小小讲解员》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所谓“实用”,就是能“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1]。《我是小小讲解员》与一般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有区别,它是一种主题式的讲解,要求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根据“讲解地”本身的特点和听众的需求,确定讲解内容,并与听众互动,回答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连贯的口语交际活动,而关联性任务是连贯的口语交际活动必不可少的载体。
一、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坚持素养导向
本次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为:(1)能应用说明的基本方法介绍事物。(2)能够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列讲解提纲、绘讲解路线图、绘制思维导图。(3)讲解时,条理清楚,语气、语速适当,能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4)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在讲解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上述教学目标,既有说明方法的学习与梳理,又有搜集处理信息、列提纲、绘制路线图等基本技能的应用,还有与听众的情感交流以及讲解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没有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支撑,学生也就不能形成积极、深刻的情感体验。从另一个角度说,讲解者如果只有知识与技能,没有恰当的语气、语速、动作与表情做辅助,讲解也不会生动,难以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
(二)教学内容聚焦真实情境
教会学生“怎么讲解”,是本次教学的核心指向。“做讲解员”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有亲身实践。教材为本次教学设定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学校来了客人,需要你讲解校园里有代表性的地方;亲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暑假开始了,博物馆需要汉字文化讲解员,社区征集志愿者介绍垃圾分类知识……选择一个情境,做一名小小讲解员。”不难看出,本次学习不是模拟,而是“实战”。学生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面对客人、亲友或游客等进行实地讲解。这不单纯是知识的学习,要完成本次讲解任务,更需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技能做支撑。
(三)教学过程体现任务关联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每个任务下又分具体的子任务。这些任务体现了关联性。
任务1:归纳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绘制思维导图。
围绕这个任务,我安排了三个子任务:(1)复习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文的说明方法;(2)复习本单元《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课,明白讲解时要列提纲,提纲要突出重点;(3)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在《太阳》一课的复习中,我要求学生说说文中用了哪些具体的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例句,填写表格。《太阳》是典型的说明文,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讲解”不能笼统,不能只说个大概,需要将事物的特点说明清楚。因此,有效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是本次“讲解”必不可少的,否则难以清楚表达。下面是一个学生完成的表格(见表1)。
通过表格的梳理,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要说明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说明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二是举例子。直接距离已用数字说明了,为什么还要举例子呢?这是因为我们对“一亿五千万千米”的距离是模糊的,而通过说明“步行”“坐飞机”的具体时长,就能让距离清晰起来。由此,教师启示学生:“在讲解时,有时用数字直接说明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举例子将事物的特点讲得更直观、形象。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用也是如此。”
接着,我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金字塔》一课,通过列提纲梳理文本,然后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讲解的支架,能让讲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多样的,选择哪种形式由学生自己确定。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风格完全不同的文章组成。一篇是记者穆青写的《金字塔夕照》,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傍晚时金字塔美丽迷人的景象,具有浓浓的文学味。这篇文章对学生练习讲解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学生在讲解时,可以发挥想象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用充满情趣的语言娓娓道来。第二篇文章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它以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呈现,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金字塔高大雄伟的外形、精湛的工艺,还介绍了古埃及的地理、文化,突出了金字塔的建造让人惊叹又好奇。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去描述和解释事物,从而做到客观地讲解。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形式多样。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让人直观感受到金字塔的高大雄伟及精湛的工艺。主要用数字来说明其“不可思议”。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将这两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既有迷人的景色介绍,也有金字塔相关情况的说明,使人不仅了解了金字塔的“形”,还了解了金字塔的“神”。这个环节为学生绘制实地考察路线图打下了基础。
任务2:选择讲解地,形成讲解方案(以“讲解校园”为例)。
这个任务下面安排的三个子任务为:(1)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实地考察;(2)绘制讲解路线,规划各处的讲解时长;(3)搜集整理资料、列讲解提纲、制作讲解卡片。
我先与学生一起梳理了校园里几个富有特色的“讲解地”,每个“讲解地”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去考察、了解,从不同角度整理成相应的文字材料。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到位后,学生自己设计讲解路线图。
表2是一位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梳理的讲解提纲。讲解路线从学校大厅,到小公园,再到书画展览室,最后到紫藤园。
也有几位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制作了讲解卡片,不仅画出了具体路线,罗列了讲解内容,还注明了讲解时长,考虑得更加周到。还有的学生选择的讲解路线有所不同:从学校大厅到花坛里的文学微景观,再到阳光书吧和书画展览室,最后到美术教室、音乐社团活动教室,内容更加丰富。有的学生还在路线示意图上注明了“根据参观者的兴趣,随机安排讲解的时长”,这就落实了“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这一要求。讲解卡片制作好后,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线路图练习讲解,并进行自我调整。
任务3:实地讲解。
该任务下的三个子任务为:(1)无听众时,自己按路线讲解(自我录制音频或请小伙伴录制视频,用于自我反思和改进);(2)有听众时的讲解;(3)自选讲解地,编制讲解方案,完成讲解。
无听众时的讲解,是自我练习,目的是熟悉讲解内容和流程,学生观看录制的视频,进行自我评价与调整。有听众时的讲解,需要学生实地接待来访者,并根据来访者的反应判断自己讲解的效果。过程中,听众会进行评价。来访者是陌生人,有个性化的需求,其评价更有价值,更能反映讲解者能不能“根据听众的需求适时调整讲解内容”。自选讲解地,则是对“讲解”知识、技能的全面应用,最能锻炼学生。整个教学中,前面两个任务的铺垫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选讲解地,清楚得体地完成讲解。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经历了“我是小小讲解员”的学习与实际讲解,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素养都在进阶式的任务中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教学思考
口语交际的教学,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练习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停于浅表。“清楚得体表达”是高要求,不会一蹴而就。《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教学,在关联性任务中达成既定目标。
(一)关联性任务让学习更新鲜
学习不能在“原地打转”,即不能在同一个层级上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否则,学习者就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对学习失去新鲜感。《我是小小讲解员》的关联性任务设计,由对说明方法的复习,到用这些方法来具体说明讲解地相关事物的特点,进而到实地练习讲解,再到自我反思调整,学生的学习不是在“原地打转”,而是处于不断的“爬坡”之中,处于“进阶”之中。在关联性任务的完成中,因要求、情境、内容、方式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始终保持新鲜感,相关的口语交际素养也在逐步提升。
(二)关联性任务让表达更清楚
“清楚表达”是“口语交际”最基本的要求。《我是小小讲解员》一课要求的“清楚表达”包括:清楚介绍事物的特点、清楚讲解路线、清楚且有序地讲解每个参观点的内容、清楚了解听众的需求后对讲解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不难看出,本次教学中的关联性任务设计,遵循了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由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由情境模拟讲解到实地讲解、由以“不变应万变”的讲解方式到根据听众需求随机调整进行讲解的进阶思路。经过了这些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清楚表达”的知识,还提升了“清楚表达”的能力和素养。
(三)关联性任务让交际更得体
“口语交际”教学一定要强调互动,要求学生能够得体地回应对方。学生习得相关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但仅有知识与技能并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人际交往活动。“口语交际”的落脚点是交际,所面向的是有情感态度的人。“口语交际”中的互动,只有得体了,才能让生命与生命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激荡。《我是小小讲解员》的关联性任务中,我特别强调根据听众的不同需求,对讲解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目的就是避免学生机械地背诵讲解词。背诵讲解词,可能会达到“清楚表达”的要求,但很难产生“得体表达”的效果。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根据听众的反应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就是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得体表达”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