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书阅读教学,从目标到评价“一气呵成”
作者: 李军玲
摘 要:将整本书阅读水平由低到高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一等级按阅读量、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制订细化标准,建构整本书阅读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廊—场—域”的整本书阅读场境;梳理整本书阅读书目,为各年段开设“量身定制”的“定本(必读)书单”和“进阶本(选读)书单”;划分“混阶—选阶—分阶—再混阶”的“四阶渐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同步跟进“四维标准”的整本书阅读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围绕整本书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情感态度。[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专门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将整本书阅读指导纳入日常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使整本书阅读走上了课程化的道路。笔者所在的学校围绕6—12岁儿童阅读素养,形成“拾级而上”的整本书阅读目标体系,创建“地—廊—场—域”的整本书阅读场境,开设“量身定制”的整本书阅读书单,划分“四阶渐进”的整本书阅读流程,跟进“四维标准”的整本书阅读评价,扩大学生阅读量,发展学生阅读情感态度,精进学生阅读方法,夯实学生阅读能力。
一、形成“拾级而上”的整本书阅读目标体系
课标对各学段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不同,强调随着年段上升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不同学段应相互衔接并区分层次,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2]我们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准绳,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水平由低到高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一等级按阅读量、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制定细化标准,建构整本书阅读目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解目标,形成各年级阅读目标分解表,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轨迹”可视化。
总体而言,低年段侧重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不限定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主打让学生喜欢阅读;中年段侧重阅读策略培养,侧重让学生在低年段大量识字的基础上,明显提升阅读速度,加大阅读量,助力学生生字巩固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高年段侧重提升阅读品质,实现阅读“量变走向质变”,同时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开始由认知、记忆、理解这类低阶阅读思维走向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阅读思维。以六年级的阅读目标设定为例,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经过六年完整系统的整本书阅读,保底阅读量要能达到55万字,具备一定的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优秀的学生能达到110万字的阅读量,具备赏析表达、迁移写作等阅读能力。我们将该年级的阅读目标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阅读量维度,每学期阅读量55万字,每天阅读量不少于3500字。阅读能力维度,要“能简单描述文学作品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和细节”“能从语言特点、结构、主题等多个方面产生共鸣,有所理解”“能够清楚感知、准确定位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的优势”。阅读方法维度,要“能在参考他人读书计划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读书计划”“能有意识地去阅读文本作者的其他作品”“能在读完一本书后,说清楚阅读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阅读情感态度维度,要“能感受优秀作品的文学力量”“能感受、内化书中人物的美好品质”。达成这一级每个层面的阅读要求,可算“合格”。
第二级,阅读量维度,每学期阅读量85万字,每天阅读量不少于4500字。阅读能力维度,要“能准确、细致描述文学作品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和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从语言特点、结构、主题等多个方面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借助书中的内容、语言、表达形式等增强自身语言的表现力”。阅读方法维度,要“能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能围绕一个作家展开专题阅读”“能就阅读作品的情节、主题等和同学讨论”。阅读情感态度维度,要“能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力和对自己的激励”“通过阅读形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达成这一级每个层面的阅读要求,可算“良好”。
第三级,阅读量维度,每学期阅读量110万字,每天阅读量不少于5500字。阅读能力维度,要“能准确、细致描述文学作品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和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能说清楚喜爱的理由”“能从语言特点、结构、主题等多个方面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能积累内化”“能借助书中的内容、语言、表达形式等增强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阅读方法维度,要“能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并每天按照计划阅读和积累”“能围绕某个作家作品展开专题阅读,并尝试组织沙龙分享”“能就阅读作品的故事情节、主题等和同学讨论,并能细化、归纳文本类别”。阅读情感态度维度,要“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并正向反馈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阅读形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能视阅读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达成这一级每个层面的阅读要求,可算“优秀”。
二、创建“地—廊—场—域”的整本书阅读场境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各个层面的阅读目标,我们构建以班级为起点,以走廊为步道,以校园为空间,以家校社为广角的“地—廊—场—域”整本书阅读场境。
“地”,即“一米阳光”地。这是在学生伸手可及的一米范围内创建阅读场地,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阅读,达成“一米距离不离书,书香常伴不离手”。“一米阳光”地,可能是班级的一个读书角,可能是年级的一个童书漂流站,也可能是学生课桌里的一个小书库。
“廊”,即“十分时光”廊。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下课十分钟想阅读的需求。我们在每个年级的教室走廊上建设“爱读走廊”,设立有创意的开放书架,让爱读书的学生在课间十分钟也能享受到阅读的美好。
“场”,即“童年拾光”场。在这里,我们独具匠心地打造了“一厂、一馆、一厅”。“一厂”是指阅读梦工厂,意在让学生在此处畅谈读书感受,描绘阅读畅想,分享交流,共同进步;“一馆”是指校园图书馆,是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喜爱的书籍进行分类管理;“一厅”是指读书分享厅,用于促成学生的讲、演、诵、读、赛,展示读书成果。
“域”,即“世界眼光”域。我们打通“家”“校”“社”三个场域,组织开展“家庭成员共读”“社会参与共读”活动,搭建“云伴读平台”,激励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阅读,发现自我,不断生长,形成正确的阅读观。
三、开设“量身定制”的整本书阅读书单
我们对标不同年段的阅读目标,用心梳理小学六年的整本书阅读书目,为各年段开设“量身定制”的整本书阅读书单。阅读书单分“定本(必读)书单”和“进阶本(选读)书单”两类。“定本(必读)书单”主要指向教材规定的阅读书目,“进阶本(选读)书单”主要指向由教材中单篇课文扩展的整本书、某个主题衍生的整本书。阅读书单对标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认知心理,呈现出从易到难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段侧重于让学生阅读绘本、短篇童话等浅显易懂的读物,中年段侧重让学生阅读中西方经典的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风格的故事,高年段侧重让学生阅读散文、长篇小说、经典名著等文学作品。
以低年段两个年级的阅读书单为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主张以图多字少的绘本阅读为主。因为这符合学生喜欢有图画、有对话读物的阅读特点。如一年级上学期,“定本(必读)书单”主要涉及“和大人一起读”中提及的整本书,倡导“大人”带着“孩子”阅读。其中的“大人”,包括教师、家长、图书馆指导员等。“进阶本(选读)书单”中,我们引入改编自北方童谣的《一园青菜成了精》、陆亚军的《我们去看鹤》、艾诺·洛贝尔的《青蛙和蟾蜍》、胡木仁的《小鸟念书》,让学生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一年级下学期,“定本(必读)书单”主要涉及与“童谣和儿歌”相关的整本书,“进阶本(选读)书单”主要选入安房直子的《爱说话的兔子和不爱说话的兔子》、金波的《大树上的书》、大石真的《巧克力战争》、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鼓励学生自读或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
到了二年级,绘本已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需求,我们便让阅读内容从图画书慢慢向短篇童话故事过渡。如二年级上学期,“定本(必读)书单”主要选入《一只想飞的猫》《小鲤鱼跳龙门》《小狗的小房子》《孤独的小螃蟹》《“歪脑袋”木头桩》;“进阶本(选读)书单”选入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彭文席的《我想养一只鸭子》,朱自强、左伟合著的《属鼠蓝和属鼠灰》,任溶溶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二年级下学期,“定本(必读)书单”主要选入《一起长大的玩具》《神笔马良》《愿望的实现》《七色花》等整本书,“进阶本(选读)书单”选入汤素兰的《笨狼的故事》、罗伯特·罗素的《兔子坡》、赵世杰的《阿凡提的故事》、乌苏拉·韦尔芙尔的《火鞋与风鞋》,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四、划分“四阶渐进”的整本书阅读流程
我们尝试划分“四阶渐进”的整本书阅读流程,将阅读过程划分为“混阶—选阶—分阶—再混阶”四个阶段,力求实现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由基础到提高的阅读成长历程。
“混阶”阶段,主要是制定整本书阅读基础目标。此阶段,师生共读一本新书,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上导读课,要求全员参与,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通用、便捷的阅读方法,做到阅读保底,保障整本书阅读基础目标的达成。此阶段的“混”,主要体现在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混”在一起,接受普适性阅读指导,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为下面的“选阶”做好铺垫。
“选阶”阶段,主要是预设分阶任务。导读课结束后,教师围绕共读书目,依据学生在“混阶”阶段体现的不同阅读能力,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与自己的阅读能力接近的、匹配的阅读任务。
“分阶”教学,主要是提供个性化指导。此阶段,相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分小组组成阅读共同体,合作完成选择的阅读任务,达成整本书阅读的分阶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会给不同阅读小组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指导,同步为不同阅读层级的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发展。
“再混阶”教学,主要是组织交流。此阶段,学生已完成分阶阅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阅读分享。教师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同伴分享他的阅读过程,利用个体间不同的阅读方式和体验,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促使彼此向更自主、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以六年级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围绕“冒险与成长”的主题,教师设计的“四阶渐进”式整本书阅读流程如下:
“混阶”阶段,教师出示图1,以“猜”的阅读活动贯穿整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封面,猜猜主人公是谁;通过组合插图,猜猜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巧用目录,猜猜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插图解读,猜猜人物所处的环境……这一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猜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联结、比较、预测、监控等阅读策略,随时针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引导,既有效呼应了单元“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的语文要素,又让学生对这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有了大致的把握。在此阶段,学生对主人公鲁滨逊面对一次次坎坷曲折的磨难时勇敢无畏、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了初步的认知。
“选阶”环节,基于具体学情与能力点,教师设置了由易到难的阅读任务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任务。三个层级的阅读任务如下:
第一层级阅读任务:
1.鲁滨逊一生经历了四次航海和一次陆路探险的历程,绘制鲁滨逊漂流线路图,达成厘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内容的阅读目的。
2.绘制人物形象分析思维导图,概括鲁滨逊的形象,列出从鲁滨逊身上获取的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
第二层级阅读任务:
1.设计“鲁滨逊的荒岛住所平面或立体复原图”,从中体会主人公坚韧勤劳、智慧勇敢的精神品质。
2.为“青、中、老三个时期的鲁滨逊画像”,深入理解主人公精神蜕变成长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