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场景”幼小衔接身心适应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王之瑜

摘 要: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根据低年段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结合《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学生“身心适应”的发展目标制定“绘本+场景”幼小衔接身心适应课程目标,在学校为儿童搭建的“三场一馆一长廊”物型空间中,以“‘绘本时光驿站’环游记”为主题建构系列课程。课程实施通过微雕校园时光、刻录校园时光、欢度校园时光三项主题活动展开,注重提升儿童的安全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促进身心适应。

关键词:幼小衔接;身心适应;“绘本+场景”;“绘本时光驿站”环游记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根据低年段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结合《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学生“身心适应”的发展目标“喜欢上学”“快乐向上”“积极锻炼”“灵活动作”制定课程目标,在学校为儿童搭建的“三场一馆一长廊”物型空间中,开发“绘本+场景”课程——“绘本时光驿站”环游记。课程以微雕校园时光、刻录校园时光、欢度校园时光三项主题活动推进实施,注重提升儿童的安全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促进身心适应。儿童在“绘本+场景”课程的系列化学习活动中,自然、放松地融入有声有趣的“绘本时光驿站”,渐渐形成环境熟识,身心健康发展,进而适应小学生活。

一、微雕校园时光:“立体绘本”漫游记

学校打造校园物型空间,整个校园宛若一本“立体绘本”。儿童初入校园,漫步其中,在每个微小的角落探索、发现,创造美好的校园时光。“立体绘本”漫游记由一堂主题课、一张手绘图两项活动组成,旨在帮助儿童熟识环境,缓解焦虑,产生喜欢上学的积极情绪。

(一)一堂主题课:融入小学生活

学校着力建设特色场域“1+40绘聚场”。“1”指的是1棵“智绘树”,“40”指的是40个低年段班级。40个班级分别以1本绘本为核心,围绕绘本主题进行空间打造与班级纪念戳设计。1棵“智绘树”上悬挂着1个“时光驿站”纪念戳与40个带有绘本元素的班级纪念戳,成为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的精神载体,构成“1+40绘聚场”。

在充满绘本元素的教室中,儿童缓解了初入小学的紧张情绪,在有趣味、有温度的环境中放松心灵,迈出适应新校园的第一步。儿童在此进行活动,生发团队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例如,班主任带领儿童阅读绘本《小学我来了》,帮助儿童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形成“我”是一名小学生的自我认同。教师以“能记住校名和班级,知道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为教学目标,结合各班主题绘本,进一步开展主题课“漫谈生活中的‘戳’”,带领学生走进“戳”的世界,认识班级纪念戳,初步了解班级主题绘本所孕育的班级文化内涵。美术教师更开启了一场鉴赏会——我来鉴赏“时光驿站”纪念戳。教师带领学生来到“1+40绘聚场”的“智绘树”下,指导学生鉴赏“时光驿站”纪念戳,了解“时光驿站”纪念戳的设计理念、过程与意义,对学校“臻美”文化形成初步认知。在认识、探索、鉴赏“戳”的过程中,儿童逐步了解了学校的理念核心与文化内涵,生发对小学的熟悉感与归属感,对自己是一名小学生有了更深的自我认同,产生了喜欢上学的正面情绪。

(二)一张手绘图:熟识校园环境

学校创设了有趣味的、有生活味的系统性学习空间,处处体现出整个校园就是“一所立体的绘本童心园”的空间设计理念。其中,绘本长廊是最吸引儿童的特色场域。绘本长廊由数面立体绘本墙绘组成,廊中设置朗读亭、绘本捐赠阅读区、绘本漂流书包等板块,整个空间充满绘本文化气息,为儿童提供听、看、借阅与评价的多元化活动空间。

初入小学的儿童每人手持一张“时光驿站”手绘地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校园各个主题场馆和专用教室。同时,学校利用绘本长廊这一童趣场域,开展“集‘戳’行动”,儿童在绘本长廊中自主探索,完成绘本阅读、绘本录制、绘本漂流等主题活动,就能在“时光驿站”手绘地图上分别收集相应的“戳”,集齐后可兑换绘本《小魔怪要上学》。教师再借助此绘本,引导学生克服分离焦虑,缓解紧张情绪,以趣味活动激发学生上学的热情,助力他们进一步适应小学生活。

校园的每一处场域都是儿童积极锻炼、放飞创想的快乐天地。学校更以特色场域为依托,鼓励儿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轻松融入陌生的校园,并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提升他们对上小学的期待感。学校用温暖的色调、有趣的陈设赋予学习环境更多的空间与张力,以此来调动儿童的视觉、触觉,抚平他们刚入小学的紧张感,帮助他们放松身心,让他们喜欢上学,达成了“愿意了解校园环境,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活动”的教学目标。

二、刻录校园时光:绘本演绎成长记

绘本演绎即绘本剧展演,儿童在排演绘本、制作道具的过程中,正视挫折,克服困难,学会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不断成长,顺利完成身心适应。这段美好的校园时光不仅留存在相册视频中,更永久刻录在儿童的记忆里,成为独特的成长印记。

(一)一台绘本剧:保持积极情绪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搭建特色场域——“臻绘show”剧场,为儿童绘本剧创作、展演提供专项活动空间。儿童可以个人名义或班级名义申请使用剧场,参与绘本剧展演,彰显个性,展示才华。

在儿童熟识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学校开展“绘本演绎成长记”主题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绘本《特别的晚餐》,引导学生认识到乐于帮助他人与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组织学生交流进入小学以来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理解绘本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组队,遵循人人参与的原则,自主排演绘本剧《特别的晚餐》。从角色分配到台词创编,从动作编排到衔接配合,学生人人参与其中,在“臻绘show”剧场多次实地彩排,积极展现自我,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排演的过程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帮助学生对上学保有积极情绪。

学校还在“臻绘show”剧场举办“1+N”绘本剧大赛,邀请家长观赛,给每一个儿童自我展示的空间。比赛有输赢,教师便以此为契机,借助绘本《我想赢,但不怕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引导学生正视自己遇到的挫折,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为学生身心适应助力。

(二)一场道具展:勇敢克服困难

学校建造了与“臻绘show”剧场相关联的特色场域“梦工场”。“梦工场”由多个绘本剧道具间构成,配备了设计工具、制作工具、制作材料等,还设置了成品展示区,具备创作与展示的双重功能。

“梦工场”为学生提供了制作绘本剧道具的专属空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的绘本剧设计并制作独创性的道具。学生在“梦工场”内交流讨论,利用画图工具设计图样草稿,依据卷尺、米尺等测量工具标注道具的实际大小,并考虑道具的轻便性和可操作性,整合利用“梦工场”内提供的各项原材料制作绘本剧所需道具,为本组绘本剧展演增添独特魅力。独特物型空间的搭建,给儿童的自我活动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间。

儿童在“梦工场”开展道具创意设计活动,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温暖的空间与多样的活动营造出关爱融洽的团体氛围。在团队合作产生矛盾时,教师借助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指导学生调节自我情绪,妥善处理消极情绪,在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尝试自己解决,从而提升自我,呈现快乐向上的精神风貌,完成身心适应。道具间还会陈列儿童使用过的道具,张贴历届绘本剧演出的剧照,记录儿童美好的成长过程。

三、欢度校园时光:校园绘本创作记

在“绘本时光驿站”环游记课程中,儿童徜徉于校园的细微角落,成长于校园的多样活动。在儿童熟识环境、收获成长的基础上,学校开展校园绘本创作记活动,鼓励儿童在“绘本时光驿站”中加强锻炼,释放天性,畅享欢快的校园时光。在校园绘本创作记这一活动中,儿童通过绘本学习运动方法,利用“1+40绘聚场”强健体魄,更将亲身运动体验与前序课程中亲历的校园活动一起绘制在自制绘本《我的小学生活》中,促进身体素质与精细动作能力的提升,达成身心适应。

(一)一场趣游戏:培养运动习惯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落实幼小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儿童愉悦身心、发展认知、提升自信。学校在“1+40绘聚场”的“智绘树”下开辟了独立的活动区域,设置了琴键、跳格、骰子、铁环等许多运动器材和设备,为儿童积极锻炼、强健体魄提供硬件支持。

开学初,教师就和学生共读绘本《运动小超人》,分析主人公从自卑的胖男孩变为强壮自信的“运动小超人”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教师开展每周一场趣游戏,每周介绍绘本《一起来运动》中的一种运动项目,并组织儿童在“1+40绘聚场”,利用配套运动器具进行活动实践。学校倡导每天不小于1小时的活动时间,确保儿童进行充足的体育活动。

积极锻炼能够促进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有助于儿童精力充沛地应对小学学习与生活,为儿童实现身心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如跳房子、跳琴键、滚铁环、转呼啦圈、摘“苹果”等,在独立的场域中尽情游戏,极大程度地激发了运动热情,提升了运动能力,促进了动作协调灵活,也锻炼了力量和耐力,逐渐养成了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二)一次亲创造:锻炼精细动作

“童来童往”绘本馆作为“绘本时光驿站”的核心场域,承担着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儿童阅读素养、提高儿童动手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童来童往”绘本馆依据场域功能性划分出阅读区、倾听区、制作区,围绕绘本拓展藏、读、写、做、演、听、查、修等多项功能,鼓励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身心适应课程后,丰富了对小学校园的认知,产生了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开展的“‘绘本时光驿站’环游记”系列课程,将自己最喜欢的校园角落、校园活动、校园游戏等画下来,并在“童来童往”绘本馆的制作区,利用绘本制作工具,制作属于自己的绘本《我的小学生活》。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在倾听区小组交流、展示,并陈列在绘本馆的展示区,向所有师生展示自己的动手成果。儿童在亲手修补、绘制绘本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熟练使用常用工具的能力,助力精细动作的发展,更培养了自身的细心与耐心,激发了对小学生活的喜爱与热情,促进了身心适应。

除绘本馆外,学校还在“梦工场”、绘本长廊开辟了制作区,儿童可以利用这些独特场域,放飞想象,开展道具的创意设计、绘本墙立体化改造等活动,共同创造五彩斑斓的绘本世界。这些活动促进了儿童手眼协调、手部精细动作的灵活发展,增强了儿童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激发儿童动手兴趣的同时,鼓励儿童不断提升自我。这些独特的场域记录了儿童美的成长过程,为儿童心理发展带来正向影响。

在“绘本+场景”课程中,儿童自然、放松地融入有声有趣的“绘本时光驿站”,渐渐形成了环境熟识,身心都得到了健康发展,进而适应了小学生活。课程中实施的相关活动丰富了儿童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更激发了儿童的爱校热情,促进儿童自信心的不断提升。学校将继续从喜欢上学、快乐向上、积极锻炼、灵活动作这四大发展目标出发,优化“绘本+场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让儿童在“衔接”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在这座“绘本时光驿站”留下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