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朗读助力歌唱教学

作者: 戴瑛

摘 要: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朗读是歌唱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歌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体验歌曲背后隐藏的深厚情感,从而提高歌曲演唱水平和音乐审美素养。以朗读助力歌唱教学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展开:在朗读中把握歌曲节奏、在朗读中找到歌曲音准、在朗读中体会歌曲情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朗读;歌唱教学

歌唱是带有旋律的说话,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相结合的独特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演唱者通过咬字吐词来塑造各种内容丰富、深刻而又感人的音乐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朗读是歌唱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歌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歌唱教学中常见的节奏错位、声音不统一等问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体验歌曲背后隐藏的深厚情感,从而提高歌曲演唱水平和音乐素养。

一、在朗读中把握歌曲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也是构成旋律的关键要素。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跟不上歌曲节奏。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通过节奏化地朗读,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歌词中每个词语的时长和它们之间的间隔,而这些时长和间隔正是构成歌曲节奏的基础。教师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适应歌曲的节奏变化,从而在演唱时更自然地融入其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图谱示范、打击乐配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较难的歌曲节奏。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再见吧,冬天》的教学中,学生歌唱的最大难点在于掌握前三乐句的三拍子。看似简单的乐句,其实最容易出现节奏问题。

于是,我设计了前三乐句的朗读和三拍子强拍相结合的节奏小游戏。首先,我把歌词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读出来。然后,让学生边读边在每个小节的强拍处和我击掌互动。这种听动结合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几遍游戏玩下来,学生对歌曲的节奏逐渐内化于心。接着,我让学生边听歌曲边继续进行之前的击掌游戏。最后,带着学生演唱这三个乐句,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节奏。

除了先解决乐句难点节奏外,教师还可以从速度方面入手,采用从慢到快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诵歌词。这种方法不仅能让每个字词的发音得到细致的强调,还能有效训练学生歌唱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火车开啦》的教学中,由于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八分音符比较多,在练习朗读时,我先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按节奏流畅地朗读。然后,启发学生想象火车从出发鸣笛到按速行驶再到驶入站台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火车在这一过程中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的变化过程,并请学生按照我的指挥变化速度朗读歌词,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声音大小的变化(大—小—大)。这一朗读的过程也可以加入伴奏音乐进行。经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扎实练习,学生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歌曲的演唱,整个过程流畅而自然。

二、在朗读中找到歌曲音准

音准不仅是对音符的准确把握,更涉及对旋律、节奏和语言的深刻理解。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歌词的清晰感知。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发音、重音和语调,从而加深对歌曲的整体感知。这种感知的深化,有助于学生掌握音准。

在歌曲教学中,朗读不仅是对学生语言的训练,更为他们找到歌曲的音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没有经过演唱训练的学生,他们演唱的声音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特别是男生的演唱容易出现低八度的情况。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用“高位置假声”朗读的方法,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让学生在高位形成一个统一的声音;或者引导学生用一个比较高的假声朗读,然后再带到歌曲演唱中,从而有效解决音准问题。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的教学中,由于第一乐句的音高过高,学生往往会因为喉头位置偏低而导致演唱音准不到位。因此,我先引导学生用假声按节奏朗读歌词,同时提醒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发音靠前,并注意声韵母的咬字,然后再进行配乐演唱。这样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生歌唱的音准问题,全班合唱的歌声也更加统一。

三、在朗读中体会歌曲情感

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深邃且难以用语言直接描述的。歌词的文本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通过演唱者的演绎将其具体化。在演唱前,通过朗读,将歌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细致地呈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歌词所蕴含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以朗读的方式体会歌曲情感,其实是在运用朗读的艺术性,为歌曲的情感表达提供一种新的阐释维度。用自然、通透、有感情的声音朗诵歌词,可以唤醒学生的音乐联想,促使其感受歌曲的内在情感,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他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歌曲《送别》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的内在情感,我先用深情的语言娓娓讲述:“有年冬天,大雪纷飞。李叔同的好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并说:‘叔同兄,我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李叔同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喊,也仿佛没有听见。随后,李叔同回到屋内,请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同时,我出示课件上的歌词,带领学生一起深情朗诵。通过朗诵,学生感受到了亲友间离别时的忧伤与不舍之情,体会到了歌曲的深刻内涵,为后面的歌曲演唱奠定了情感基础。

我曾经教过一个班级,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不错。大多数学生在第一遍朗读歌词时就很通畅。于是我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能把刚才的歌词加上动作、表情朗读出来吗?

让老师看看你们出色的朗读水平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学生有的表演参天大树;有的做飞翔的小鸟;有的同桌间表演妈妈和宝宝,妈妈摇晃着宝宝安然地进入梦乡。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们的创造力。由于在朗读中情感铺垫到位,学生的演唱水到渠成,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朗读作为歌唱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打开歌唱学习的金钥匙,也是学生学习歌唱语言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恰当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感情,提高歌曲学习的效率。当然,从目前音乐教学的实践来看,把朗读为音乐教学所用,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在音乐教学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