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学课堂”下的“四会”评价与学业水平评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袁烨
摘 要:研究表明,两个班的“四会”评价数据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据的正态分布曲线形状较好,但分布曲线存在差异:五A班的“四会”评价对期末学业水平评估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学生没有及时、主动地把自己的所学及时分享,无法得到教师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五B班的“四会”评价与期末学业水平评估两者的相关性较强,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分享了自己的所听、所想和所学,“四会”评价数据成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英语;“会学课堂”;“四会”评价;学业水平评估;相关性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导航成长:大数据支持下‘会学’课堂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编号:B/2021/0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内容
“会学课堂”采用的是“四会”评价,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表现与评价中。每次课后,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平台上从“我会听”“我会想”“我会说”“我会做”四个方面评价,进行加分或减分,并统计每个学生的得分情况,期末形成所有学科的“雷达图”反馈给每位学生和家长(下页图1所示就是一位学生的“雷达图”)。这是为了加强对学生日常听课、思考、发言和合作汇报过程的督促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这个“四会”评价,与期末的学业水平评估——主要考查学生一学期以来的终结性学习效果——的目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理论上,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讲,如果日常“四会”评价所得数据高,掌握知识的能力相对较高,相应的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值也会较高;反之亦然。“四会”评价数据与学业水
平评估值之间应有比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不同的学生,如果平时“四会”评价所得数据高,期末的学业水平评估数值未必会高。其中有各种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方法、态度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学生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四会”评价与期末学业水平评估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A班和B班共88位学生(两个班分别是44人),选取的研究材料是他们在英语学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的“四会”评价数据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据。其中,“四会”评价数据为“微校+校园应用平台”统计的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1月15日时间段内的“四会”总分数。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比较法。在不进行任何干预和通知的情况下,输入全部“四会”评价数据(转换为百分制)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据,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所收集的数据通过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归类、比较。根据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考察“四会”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估之间是否具有正相关关系,两者相关程度如何以及相关性是否显著。同时,依据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四会”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估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分布情况
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卡罗尔指出,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习中,能力倾向呈正态分布,如果为所有学生提供完全一样的教学,那么在适当的成绩测量中,最终结果成绩分布将呈正态分布。对于学生考试分数的合理性判断,目前选择较多的仍然是以正态分布为评判原则的评价方法。如果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则考核合理。本次研究的A班和B班的“四会”评价数据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值的正态分布曲线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四会”评价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的正态分布曲线形状较好。分布图的高峰位置在中心,左右基本对称,曲线分布较广,且较为吻合。这说明,日常的课堂评价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吻合,学生成绩能够准确反映其平时学习效果,平时“四会”方面做得好的学生期末成绩也较好。同时,分布曲线也比较平缓,说明成绩的区分度较高,可以给学生一种有付出就有收获的信号,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动力。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真实合理。
但是,A班和B班的分布曲线存在差异性。“四会”评价曲线和学业水平评估曲线的分离距离,A班比B班更大。A班的“四会”评价正态分布曲线平缓,整体评价数据相对较低;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正态分布曲线陡峭,平均分相对较高——这说明,A班的少数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表现仍有可以调整和改进的空间。B班的“四会”评价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的正态分布曲线较为均衡,两组数据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反映出B班的学生平时表现与期末分数比较契合。两个班级正态分布曲线存在的差异性,说明B班平时的课堂表现总体较好,A班则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发言覆盖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并主动发言。
(二)日常评价与期末学业水平评估的相关性
利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级的“四会”评价数据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值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两个班的具体统计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根据统计学,显著性(双侧)值也就是Sig值或称P值,它是用来判断Pearson 相关性(R值)有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一般为0.05,其含义为:|P|>0.05,相关性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无论R值大小,都表明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表明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然后再看Pearson相关性(R值),也就是皮尔逊相关系数。R>0 代表两变量正相关,|R|<0代表两变量负相关。0<|R|<1 表示两变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的含义如下:|R|≥0.8时,可以认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0.5≤|R|<0.8,可以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0.3≤|R|<0.5可以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R|=1 表示完全线性相关。N代表样本个数。
由表1和表2可知,A班的“四会”评价数据和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值两个变量在显著性(双侧)P值为0.670大于0.05,Pearson相关系数为0.069,说明双侧检验呈正相关,但是相关度低。而B班的“四会”评价数据和英语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值两个变量的显著性(双侧)P值为0.005,小于0.05甚至小于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9并且带“**”号,说明双侧检验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
从结果来看,A班的“四会”评价对期末学业水平评估的影响不显著,“四会”评价数据不高,但期末学业水平评估数据较高,两个变量不能互相吻合,说明学生没有及时、主动地把自己所学及时分享,无法得到教师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另外,A班的“四会”评价对学生的区分度也不强,没有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理想效果。B班的“四会”评价与期末学业水平评估两者的相关性却较强,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分享了自己的所听、所想和所学,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期末学业水平评估结果较好,“四会”评价数据成为支持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