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读写结合点,外显习作知识

作者: 张佩瑶

摘要:铺垫性训练,重在发挥让课文为习作教学铺垫的功能,即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利用与表达要素相匹配的关键语篇,启发学生发现其中语言表达的特点,精准提炼读写结合点,外显习作知识,并针对性地开展读写结合训练。铺垫性训练推进路径为:立足认知规律,搭建习作知识间的关联;品析关键语篇,提炼可迁移的习作方法;依托课文语境,针对性开展读写训练。

关键词:“单元习作练课堂”;铺垫性训练;读写结合

“单元习作练课堂”中,铺垫性训练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重在发挥让课文为习作教学铺垫的功能,即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利用与表达要素相匹配的关键语篇,启发学生发现其中语言表达的特点,精准提炼读写结合点,外显习作知识,针对性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一、立足认知规律,搭建习作知识间的关联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内容的编排呈现出一定的序列和梯度,教学时应立足学生认知规律,巧妙搭建新旧习作知识之间的关联,指引学生在巩固前一个单元训练内容的同时,开启下一个单元的习作训练。

搭建关联时,应整体观照教材不同习作类型的知识序列,准确定位教学内容。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所属的叙事类习作为例,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点板块。梳理三至六年级叙事类习作的梯度不难发现,三年级上册《那次玩得真高兴》、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记一次游戏》等习作训练重在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四年级下册《我学会了》,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六年级上册《多彩的活动》《围绕中心意思写》《我的拿手好戏》,六年级下册《让真情自然流露》等习作训练重在指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部分”“点面结合”“抒发情感”等方式把事情写具体。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居于写清楚、写具体之间。因此,铺垫性训练应先关联之前的内容,引导学生巩固起因、经过、结果的基本叙事顺序。

铺垫性训练中,教学《西门豹治邺》一课,搭建新旧习作知识间的关联,教师出示三组词语:第一组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娶媳妇、巫婆、官绅”,第二组为“提心吊胆、不敢出气、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跪下来、直淌血”,第三组为“开凿渠道、灌溉庄稼、获得收成”。聚焦三组词语,师生展开对话:

师同学们应该发现了,这三组词语分别写的是什么?

生第一组词写了西门豹调查邺县时发现的情况。第二组词写的是西门豹惩治官绅时,官绅特别害怕的反应。第三组词描述了西门豹带领老百姓治理漳河的事情。

师这三组词恰好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按照一定顺序写事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这篇课文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西门豹治理邺县的事情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刚才的发现,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生我填的是“调查民情”和“惩治官绅”。调查民情就是故事的起因,西门豹惩治官绅就是故事的经过,兴修水利反映了故事的结果。

师谁能根据这样的故事脉络,简单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西门豹去邺县调查民情,发现官绅和巫婆骗取乡民的钱,于是想办法巧妙惩治了官绅和巫婆,最后带领大家兴修水利,邺县也发展了起来。

师你的回答准确、完整。如果用上这三组词语,谁还能说得更有意思?

生西门豹看到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询问百姓后明白是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导致的,于是就在河神娶媳妇那天将巫婆和官绅头子投入漳河。剩下的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不敢出气,跪下来磕头求饶,磕得头直淌血。后来,西门豹带领乡民开凿渠道、灌溉庄稼,获得了好的收成。

上述教学,教师巧妙通过三组关键词,让学生在朗读词串、梳理课文情节的过程中,巩固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的基本思路,轻松梳理出故事的线索,达成了复述故事的目标。此时,学生也对写清楚事件的基本顺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品析关键语篇,提炼可迁移的习作方法

铺垫性训练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在品析课文时,积累特殊的言语形式,获得易学、易用的表达抓手,形成读写关联。铺垫性训练阶段的表达支架,是紧扣表达要素,从精读课文中找到相匹配的段落,引导学生在品析和研读中,逐渐洞悉文本表达的特点,进而提炼可迁移的习作方法。

可迁移习作方法的提炼,通常指向概括出描述课文“怎么写”的程序性知识,由学生在品析文本时体会发现。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铺垫性训练中,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语篇,提炼习作方法,教师围绕《西门豹治邺》一课,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

师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治理漳河边的邺县,西门豹到这里后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生西门豹发现,官绅要淹死女孩给“河神娶媳妇”,还硬逼着老百姓出钱办喜事,村民无奈,都逃到外地去了,导致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师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巫婆和官绅的行为如此恶劣,那西门豹是如何惩治他们的呢?请默读文章第10—1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文字细节,并及时批注表现人物当时内心感受的词句。

生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师西门豹真的来了,还带着卫士,猜一猜,这时巫婆和官绅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西门豹怎么来了?不会是知道我们做的坏事了吧?

生一定不能怠慢他,不能让他知道我们欺骗百姓的真相!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从“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中的“急忙”,可以看出他们很慌张。

师是的!有时我们从人物的外在表现,就能推测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生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师西门豹为什么要让卫士把巫婆投进漳河?

生西门豹故意说姑娘不漂亮,还让巫婆去河里和河神说一声,其实是想办法惩治巫婆。

师姑娘不漂亮是假,救人才是真;让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是假,惩治巫婆才是真。仪式开始时还很风光的巫婆,现在却被卫士架起来投进了漳河。想一想:她当时会想些什么?周围的官绅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巫婆当时肯定十分恐惧,说出真相是死,不说真相也要被淹死。

生官绅肯定十分担心,他们肯定在想:巫婆淹死后,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师巫婆和官绅头子都被西门豹扔下漳河淹死了,西门豹还扬言要把其他官绅也扔进漳河“催一催”,其他官绅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呢?

生其他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形象地表现出了官绅内心的害怕。

生他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生动表现出了官绅们的惊慌失措。

师这些动作和他们的内心想法是对应的。官绅们感到害怕,所以大气也不敢出;官绅们感到恐惧,所以跪下来磕头求饶。人物动作和内心呼应,让故事更生动了。通过这些行为表现,你能说说他们当时的内心感受如何吗?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师刚刚我们通过官绅一系列外在的表现,揣摩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其实,有什么样的内心想法,就要搭配什么样的外在表现。有了丰富的外在表现,就能把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在品鉴西门豹“观仪式,树威严”“投巫婆,救姑娘”“淹主谋,催巫婆”“扔官绅,震帮凶”的行为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等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内心的感受。进而,提炼出习作方法:多角度的人物外在表现,能使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想法。习作方法的提炼,架起了读与写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恰当表达人物感受提供了切实可用的支持。

三、依托课文语境,针对性开展读写训练

铺垫性训练中,教师会组织学生依托课文语境开展读写训练,给予学生合适的练习平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教师可抓住文本语境的“空白点”,让学生为课文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添一添”“补一补”,使文段更加具体;可以捕捉文本结尾的“延续点”,让学生为课文再续写一段故事;可以创造课文语境的“平行点”,让学生进入与课文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语境之中,运用表达方法完成片段练习。

依托《西门豹治邺》一文的语境,借助习作支架,教师指引学生开展读写训练。写之前,教师先启发学生:“西门豹用了智慧而巧妙的办法让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真是大快人心!其实,课文描写西门豹将巫婆投进河里的场面十分有意思,但为了突出惩治官绅的重点,作者略写了巫婆的行为表现。请大家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巫婆,你当时会想到些什么呢?会有哪些行为表现呢?”学生充分想象,先后给出了“巫婆大声呼叫:‘救命啊!救命啊!冤枉啊!’”“巫婆想活下去,又急又怕,不断求救,不断挣扎”等回答。

此时,教师出示“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巫婆______________”的句型,启发学生针对巫婆的心理,想象与此心理匹配的行为表现,并尝试写一写。

三分钟自主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评价作品。例如,针对“巫婆边想边奋力挣扎,想从卫士手中挣脱。只见她双手上下不停地摆动,双脚左右不停地乱踢,口中大呼:‘饶命啊!饶命啊!’”,教师的点评是:“抓住了巫婆的外在表现,‘奋力挣扎’‘不停地摆动’‘不停地乱踢’‘口中大呼’几个词形象地表现出了巫婆求生的本能。”针对“巫婆为自己的骗术被识破而心生恐惧,她想:‘我该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呢?但已经被识破,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呀!怎么办?怎么办?’她已意识到没有好的办法,便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着,无助地被两个卫士用力地拖着,连腿撞到旁边的栏杆都没感觉到疼”,教师的点评是:“写出了一位胆怯、害怕的巫婆,害怕得身体上的疼痛都忘记了,以人物的行为凸显了人物内心的恐惧。”……至此,铺垫性训练指引学生使用自主探究的精准习作知识,深入课文情境迁移训练,较为到位地落实了通过人物的多个外在表现凸显内心感受的习作方法。

铺垫性训练是“单元习作练课堂”的开场,是为学生即将面对的整篇习作书写铺设坡度,降低难度。教师要时刻注意让表达要素在精读课文语篇中充分显露,指引学生提炼发现习作方法,带领学生沉浸在课文语境中进行练评,发展提升语言品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